9月初的时候,住在湘潭竹埠港老工业区的刘奋强摘下最后一季丝瓜后,将家门口的丝瓜棚拆除了。
他所在区域的化工企业也将关停拆除,在这片区域上将构建沿江风光带、水上乐园,同时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经济与文化休闲等第三产业。
“到时候这里像个城区了,我开个小店,肯定比种菜过日子好”,他说。
25家关停企业已完成验收
竹埠港老工业区不少居民选择在家门前的空地种菜。刘奋强家的丝瓜棚,就靠着墙根搭着。
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竹埠港老工业区每年废水排放量约264万吨,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2000吨,各种工业废渣年排放量约3万吨。
“这些数据我也听说过。我也担心这里的土壤里含有重金属”,他说,“不过大家都在种菜,我也就种了。”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明确将竹埠港作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七大重点区域之一。竹埠港地区所有化工企业按要求要全面关停到位。2013年起,一批批干部进驻竹埠港,逐步开展化工企业关停工作,同时环保企业也进驻,开展土壤修复工作。
这让刘奋强更加笃信这里不适合种菜,收完最后一季丝瓜之后也没打算继续种菜了。同时,他也已经感觉到竹埠港的变局正在加速。
今年9月份刘奋强家丝瓜棚拆除之前,竹埠港区域的化工企业关停和拆除也有了新的进展。目前,要求关停的28家化工企业已经有25家企业完成验收,13家企业签订了征收协议,8家企业完成了拆除。
土壤修复处理加速推进
竹埠港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处理也在加速推进。9月6日,岳塘区政府、岳塘经开区以及岳塘区环保局的相关负责人来到竹埠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处理中心,查看土壤修复情况。在这个土壤修复处理中心的修复合格土壤2600平方米的存放场地里,土壤堆积如山。这些土壤此前都不同程度存在重金属污染,是经过污染测定之后挖掘出来的。按照相关操作流程,土壤被挖掘出来后,将添加药剂和水等进行修复,修复合格土壤将用于竹埠港区域道路路基等基料回填,修复仍不合格的土壤将进行重新处理。
按照岳塘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竹埠港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都将开展修复工作,在三到五年内基本修复完成。
在关注这里土壤改良的同时,刘奋强同时也在关注这一区域未来的发展走向。从区位来看,竹埠港区域沿湘江东岸呈狭长分布,同时处于长株潭三市的几何中心区内。“河对岸的湘潭九华已经高楼林立了,竹埠港区位优势这么好,应该是可以有新面貌的”,在刘奋强看来,那些陈旧的厂房所在的地方,要么会是宽阔的马路,要么就是高档商住区。
未来,竹埠港地区将在岳塘经济开发区内,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经济与文化休闲等第三产业。这也是竹埠港地区改变以往格局,实现生态绿色发展的重要通道。
在湘潭,类似于竹埠港老工业区这样的,还有湘潭锰矿地区。它们都曾给当地带来了荣光。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这些区域正在经受转型带来的阵痛,同时也在完成蜕变。
9月14日,湘潭竹埠港,曾经辉煌的湖南金环颜料有限公司如今变成一片废墟。再过十五天左右,厂里的拆迁工作将全部完成。图/记者辜鹏博
站在长江看湘江
“一轴一带”错位发展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
记者:湘潭市融入长江经济带,近期和远景将如何布局?
胡伟林(湘潭市市长):湘潭希望抢抓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规划和布局“湘江高端服务创新产业轴”、“环线经济带”等“一轴一带”经济走廊。“一轴”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一带”重点发展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局面。
记者:对地方政府而言,区域性化工企业关停以及高成本环境修复将带来一定的阵痛。岳塘区如何推进竹埠港区域的转型发展?
王永红(湘潭市岳塘区区长):竹埠港老工业区按照“关停、退出、治理、建设”四步走的部署,在前期的“关停”、“退出”、“治理”阶段就遇到了资金上的困难。初步预算,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企业整体搬迁共需资金115亿余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需要资金约20亿元,资金筹措压力大。目前化工区内还正在进行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工作,这都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记者:一些产能过剩产业如何抓住建设“一带一路”的机遇?
曹伟(湘潭神州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湘潭神州龙实业有限公司是湖南较早走出去的境外加工企业。在产能转移上,首先要对所去地方的产业状况进行调研,比如发现阿尔及利亚的服装产业存在缺口,我们便抢得了这一市场;同时要注重借助在当地办企业的便利,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将在国内的一些优势产业转化出去,这些年我们已经利用湘潭的钢铁业优势,在阿尔及利亚进行钢材生产,将产业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