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上作出了重要论断。作为省属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扬州第二发电厂”)在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绿色化”生产和发展方式,探索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清洁高效发展之路。
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份在吉林调研时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不动摇”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国有企业加快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信心,扬州第二发电厂有勇气、有志气争当全国乃至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能耗最低、环保最优的发电企业,改变观念、创新理念,争创工业厂区景观化典范,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实现排放大幅削减,做环保事业“1+1<1”的创新开拓者,在全省沿江风光带建设中增亮添彩,为建设新江苏、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的贡献。
依法依规,做大做强做优
扬州第二发电厂是省国信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能源企业,也是全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能源供给基地之一。自建成投产以来,公司累计向社会提供清洁电能1778亿千瓦时,上缴税收77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做大做强做优企业,落实国务院今年9月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依法依规、积极实施三期两台超超临界高效百万机组项目,是作为省属重点能源企业的扬州第二发电厂在贡献“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宏图中的定位。该项目将采用当前世界领先技术,积极应用我国电力装备制造最新成果,在增强能源保障力、优化能源结构、应用能源科技创新等方面均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扬州第二发电厂作为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江苏省首个使用世行贷款的能源项目,在建设之初依照《电力法》,经科学论证、充分研究华东及江苏省电网结构和电源点的布局,满足江苏省电力能源发展的长远发展规划,一期工程建设时就统筹规划了6台机组的整体布局,为三期工程两台机组预留了土地空间和长江岸线,无需新征土地,相关公用设施也早就随一期工程建设到位。
公司三期扩建工程利用预留建设用地、长江岸线、公共设施、电网接入等资源规划建设,有利于存量资源资产的盘活,符合集约发展、绿色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比如,已有的1.8公里长江岸线可以更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为公司供应生产资料,更可成为扬州及苏北地区物流基地;公司现有电网接入系统已包含2台百万机组负荷的输送能力,无需再新建接入系统。该项目建成不仅可盘活现有资源,更较新建项目节省投资8亿多元。
公司三期扩建项目于2006年5月启动前期工作,2011年被列入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2012年由省发改委正式上报国家能源局申请开展前期工作。2013年,国家“上大压小”政策和煤炭等量替代政策相继出台,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收购关停能耗高、污染大的小锅炉、小机组容量,共关停小机组23台,涉及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民用领域,其中:扬州市13台,容量为55.5万千瓦,削减煤炭消耗量245.73万吨;扬州相邻地市关停10台,容量为8.75万千瓦,削减煤炭消耗量248.07万吨。项目完全满足“上大压小”关停容量和煤炭替代指标等一系列国家和能源行业政策,于2014年通过省优选作为备选项目上报国家能源局。
公司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经济投入就超过9亿元。公司决策层认为,“小锅炉关闭是生态文明建设和节约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对关停的小企业给予的补偿,就是对它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补偿,这样的补偿补得值。以高效率、低排放、大容量的绿色化发电机组替代小锅炉、小机组,以9亿多元的经济投入换来社会环境改善,是我们特大型国有企业在做大做强做优中应负的社会责任,所有的准备和付出都值得。”
节能减排,环保指标全国领先
规模做大了、企业做强了,排放是否多了?答案是否定的。扬州第二发电厂相关负责人指出,习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是全面系统、协调推进的要求,扬州第二发电厂不仅仅着眼于“做大做强”,更要做“优”,这个“优”字突出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建设上。
“先减排、后建设”是扬州第二发电厂坚定不移的理念。公司在确保所有在役机组生产符合最新《安全法》、《环保法》以及《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要求的同时,自2011年开始,公司率先在全省火电行业实施脱硫、脱硝、超低排放综合减排计划,4台机组改造全部列入首批省级示范工程,目前1号机组改造已完成,其余3台机组改造将于2016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总投入资金约10亿元。改造完成后,4台机组排放总量将大幅削减,其中烟尘排放下降1431吨/年,减排率92.5%;二氧化硫排放下降2707吨/年,减排率70%;氮氧化物排放下降6381吨/年,减排率82.5%。
“1+1<1”,用这个不等式表示三期建成后公司的排放总量是正确的。三期两台百万机组建成后,全厂机组排放总量不仅没有增加,仍有大幅下降,其中,烟尘减排1370吨/年、减排率为88.5%;二氧化硫减排2219吨/年、减排率为57.4%;氮氧化物减排5601吨/年,减排率为72.4%。
扬州第二发电厂是如何做到的?靠的是先进的技术,靠的是资金的投入。在三期项目上,将应用一系列最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科研成果。
围绕项目设备选型,扬州第二发电厂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前瞻性地锁定国际最先进的高效二次再热、大气污染物联合协同脱除技术的超超临界机组。主汽压力31兆帕,主汽温度600℃,再热汽温620℃,供电煤耗每千瓦时不超过265克,厂用电率 2.8%,一系列核心参数表明,三期工程将达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先进水平,煤耗比我国当前最先进电厂每千瓦时少9克,厂用电率低0.65个百分点。
在节能与环保方面,扬州第二发电厂可谓是锱铢必较、分毫必争,所有大功率泵都运用变频技术,大功率风机加装变频器,增压风机用汽轮机驱动……等等,通过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整合,使得每个设备系统的效率都发挥到极致。业内专家对其中的技术创新进行了梳理:
邻炉加热:用相临机组的锅炉给自己加热,减少启动时间,减少煤炭消耗和启动阶段烟气污染物的排放。
引入西门子技术,采用凝结水节流调频快速调负荷,以降低热耗,提高综合效率。
烟尘排放浓度控制在2.5毫克/立方米以下:低温省煤器的采用,将有效控制进入电除尘烟气温度,提高除尘效率,使得出口烟气电除尘效率达到99.99%以上。在此基础上给脱硫吸收塔加装湿式电除尘,进行二次除尘,可以进一步控制PM2.5排放,低于燃机电厂标准。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小于20毫克/立方米:选用高效脱硫装置,脱硫效率达到98.8%,高于92%—95%的相关规定。
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于25毫克/立方米,远低于现行的小于100毫克/立方米的标准:项目选用低氮燃烧器,将炉膛出口烟气氮氧化物控制在200毫克/立方米之内,再通过脱硝装置,脱硝效率达到87.5%以上。
虽然国内尚未对燃煤机组汞排放设置门槛,扬州第二发电厂却自加压力,三期两台百万机组将在国内率先实施深度脱汞,填补燃煤机组脱汞的空白。
填补空白的还有脱硫废水零排放。三期工程将设计成厂内循环,应用世界先进技术,采用蒸发装置,将废水收集后加热蒸发,将脱硫废水中的氯化钠、重金属等变成固体物质,密封后进行处理,而蒸发的水可以回收循环利用。
不仅如此,扬州第二发电厂三期工程还将进行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的攻关探索。项目作为环保部科技司“大气环境及低碳发展产学研联盟”成员,将充分发挥离江苏油田较近的地理位置优势,双方合作,建设二氧化碳捕集驱油示范工厂,尝试将捕捉到的液态二氧化碳用于老油田驱油生产的综合利用,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又让油田效用最大化,为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长远规划探索经验。
创新设计,工业厂区成景观
打造沿江风光带,是实现“碧水蓝天”,建设美好江苏,在全国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沿江工业企业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如何积极作为,为打造沿江风光带助力添彩,是面前的重大课题。扬州第二发电厂转变观念,积极思考,创新设计,将工业厂区建成沿江景观。这样的思路,开创了现代工业与宜人风光融洽的先河。
提到火力发电厂,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高耸云霄的烟囱。然而,扬州第二发电厂三期工程建成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将是意料不到的艺术作品。三期两台百万机组不再兴建独立烟囱,而是与二期烟囱进行集成,并将原有两个烟囱高度再降低60米,大大弱化烟囱的突兀感。特别是针对烟囱冒“白汽”现象,尽管烟囱中排放的是水蒸汽,扬州第二发电厂仍积极探索,引入世界最新技术,增加MGGH系统,彻底消除烟囱“出白龙”现象。
烟囱变矮了、“白汽”消失了,扬州第二发电厂认为做得还不够。在上海市中心的世博园旁的黄浦江边,有一根高达165米的温度计,吸引了许多游客拍照留影,这个为黄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量体温”的世界上最大的温度计就是烟囱改造而成。扬州第二发电厂从中受到启发、找到灵感,决定对2根烟囱进行景观化改造,经过反复论证、修改和完善,把烟囱塑造成“太阳花”艺术造型,既错落有致,又相互呼应。该设计方案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不久的将来,“太阳花开催人进,百舸争流赛大江”将成为扬子江畔又一新景。
令人耳目一新、啧啧称奇的远不止于此。为保证“太阳花”与锅炉厂房景观化效果统一、协调,扬州第二发电厂独具匠心,实施锅炉钢结构古典化改造,将锅炉房整体美化成一个古典建筑群,鸿图华构、万顷琉璃,白天映日生辉、夜晚与星共烁。那时,泛舟瓜洲古渡口,临江东遥望,“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的感叹将由心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