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项目近700个 总投资额6000多亿 设立800亿PPP发展基金
随着新一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来临,PPP成为当下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热门话题。
众所周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面对财政收入低速增长、支出刚性增强等经济压力,如何保证资金的充足,成为诸多基建项目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即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首字母缩写)模式,成为当前破解难题的利器。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多次召开全省财政金融系统及各省直有关部门、省属国业、驻济金融机构、驻济咨询机构参加的多层次培训班。
推广紧锣密鼓
PPP模式全省开花
据了解,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首字母缩写)模式起源于英国的“公共私营合作”的融资机制,是指政府和私人组织共同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双方通过签署合同来使得权利和义务明确,从而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据山东省财政厅有关人士介绍,正在建设中的济南两河片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聊城节能减排等项目,都采用了PPP模式。
为了加快PPP模式在山东的有序推广,省财政厅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11个业务处室组成的PPP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山东省财政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统筹推进PPP工作。全省部分市县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纷纷成立PPP工作领导小组,枣庄、泰安等市及宁阳、嘉祥等多个县(市、区)已设立PPP工作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开展工作。
同时加大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省财政今年安排1亿元奖补资金,集中用于PPP项目规划、评审等前期费用支出的补助,对PPP项目实行“扶上马、送一程”的引导政策。另外,积极鼓励各市县财政结合自身财力状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
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的推动,山东省在PPP方面已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储备PPP项目近700个,概算总投资6000多亿元,项目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市政工程、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在储备项目库中,已签约项目131个,已开工95个。
记者梳理有关资料发现,在PPP模式推进方面,山东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