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时许,在市实验小学东校区附近,烟雨物业公司的一位保洁员推着三轮车在马路上走着,见到路上有垃圾,她赶紧走上前用钳子夹起来。
“很多人扔垃圾根本不看能否回收,直接一扔。”这名保洁员无奈地说。不过,有些垃圾在她眼里可是“宝贝”,“可以回收的,我们尽量分开来收集,再集中卖掉,赚钱贴补家用。”
如今,垃圾分类距离我们似乎还很遥远。不过,它将很快走入居民的生活。市建委园林市政局局长肖建国表示,到今年底,嘉兴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积要达到50%。
●尝试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前期试点
为全面开展积累借鉴和经验
事实上,垃圾分类早已不是新鲜事,杭州、宁波等城市都纷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嘉兴自然不甘落后,自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试点城市后,市建委就积极推进试点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该项目地处新塍镇,占地17亩,一期处理能力为每天150吨。
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区许多宾馆饭店、餐饮企业的餐厨废弃物都被集中回收并由该项目进行处理,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去年5月份,我市又在新兴街道下属的5个小区开展废旧玻璃瓶回收利用试点。这些小区专门设置了玻璃瓶垃圾桶,方便市民投放,再由环卫专用车收集后送至垃圾中转站,最终由专业的企业回收利用。
市建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前期进行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为嘉兴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积累了经验。
●瓶颈
垃圾分类习惯还未成气候
源头分类依然是重中之重
记者从市园林市政局获悉,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前期试点的同时,近年来嘉兴市区陆续在众多道路、小区等设置了分类垃圾箱,逐渐引导和培养市民的垃圾分类习惯,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市民仍未养成习惯。
昨天,记者先后对设在公交站台、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小区门口、公园、商业广场等附近的分类垃圾箱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的分类投放意识不强。在市区禾兴路、建国路等主要路段的垃圾箱明明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桶,但许多市民在扔垃圾时看都不看随意一扔,导致各种垃圾“混居”在一起。
还有些市民知道要进行垃圾分类,但该往哪个桶里扔,很难判定。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工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对于垃圾分类她同许多人一样有许多困惑,“金属、饮料瓶肯定是可以回收的,但是布料、玻璃、废电池该如何分类,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记者采访还了解到,除了前端分类困难外,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设施、收集体系和处理等不健全,平时不少分类垃圾又被送到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分类,可从源头上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政府和公众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是一致的。不过,但在实际推广中遭遇困难。多年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持续呼吁,嘉兴要切实推进垃圾分类管理。
如何破题?今年1月,市建委园林市政部门还先后来到杭州、宁波、湖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草拟了相关建议,嘉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本月起将全面启动。
●数据生活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市区每天产生1500吨生活垃圾
每天清晨7时许,市区康桥花园的物业保洁员就已经忙开了。他们将一个个装满垃圾的塑料大桶集中在一起,等待垃圾回收车辆到达小区后,进行集中装运,这些垃圾最终都将被焚烧。该小区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随着小区入住率的提高,垃圾桶数量逐渐增多。
随着嘉兴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垃圾量与日俱增。市建委园林市政局监督管理科科长程楚介绍,最近几年,嘉兴城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目前平均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为1500吨左右,而今年暑期最高峰达1800吨。这些生活垃圾主要来自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餐饮企业等,“还有一些是来自写字楼、商场店铺、车站场馆。”
快速增长的垃圾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记者了解到,每天城区的生活垃圾基本上都被集中送到嘉兴的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其设计能力为每天1600吨,与日均垃圾产生量仅相差100吨,生活垃圾科学分类已迫在眉睫。
市建委园林市政局党支部副书记朱斌认为,开展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大大缓解垃圾焚烧的现实压力,而且能够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很多生活垃圾可以进行回收,使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处理生活垃圾对水源、土壤、大气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