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需求大幅提振的背景下,扩产自然成为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选择。
近日,山东恒宇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恒宇新能源”)向高工锂电网表示,由于订单需求激增,产能出现严重不足,公司正在将目前的年产1亿瓦时扩产到10亿瓦时,预计今年10月份完成扩产。
就在今年7月,力帆股份发布公告,向恒宇新能源增资1亿元获得其20%的股份。恒宇新能源总裁陈光森博士在接受高工锂电网采访时表示,力帆的入股推动了恒宇的产能扩张。同时,恒宇的动力电池也会成为力帆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
成立于2010年8月的恒宇新能源,注册资本1.5亿元,主营包括新能源技术开发、动力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的生产、销售、研发等。2013年6月,恒宇新能源引进陈光森及其原精进能源的核心技术团队,陈光森的入驻也带来了其多年研发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项目。
“目前来看,包括北汽、长安等国内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上都开始采用三元软包电池,而这也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趋势。”陈光森乐观地认为,相对于三元圆柱电池,三元软包电池更具备安全性,随着大规模量产的实现,成本也会更具优势。
就三元软包电池的市场前景、技术瓶颈以及未来动力电池市场发展趋势等行业问题,高工锂电网与陈光森展开深入对话,以下为访谈实录。
高工锂电网:您怎么看待三元软包和三元圆柱在电动乘用车领域应用优势和劣势,未来这二者的市场机会将会怎样?
陈光森:我个人看好三元软包电池,因为软包的安全性较圆柱高,圆柱的结构导致很难完全解决安全性问题,近几年来出现的大的安全问题几乎都是圆柱电池,包括知名的特斯拉。到目前为止,未听说软包电池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我个人认为国产18650电池在一些低端的微型电动上会有一定的市场,在高端的乘用车市场,例如北汽、长安等车企都开始采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其安全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北汽就是采用与SK合作生产的三元软包电池。
三元软包目前占到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20%-30%,除了恒宇,微宏动力、宇量、中航锂电等企业也都开始上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生产线,未来两年市场份额有望达到50%。
高工锂电网:对于电动大巴上动力电池的应用,未来将会呈现什么趋势?
陈光森:目前来看,还是采用磷酸铁锂为主,行业主要是担心安全性的问题。但是,我认为电池安全问题其实与采用什么材料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不是磷酸铁锂就比三元安全,而是与电池的结构、pack的设计等有关。相对而言,软包电池要比圆柱电池在安全性能上来讲更可靠一些。
高工锂电网:软包电池的封装结构,应用于复杂的路况之下,是否会存在寿命相对较短的问题。
陈光森:软包电池如果没有掌握到关键的封装技术,或者只是将其直接应用到动力电池上,是会引起鼓起、漏液等问题,恒宇的应对策略是软包电池在pack时会放到金属壳里,因此可以保障电池在撞击时不会进入空气,没有空气自然就无法起火。这也是恒宇动力电池得到一些客户认可的主要原因。明年底恒宇的三元软包电池将会装配3万台新能源汽车。
高工锂电网:近日,工信部对外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宣布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行业规范对于动力电池行业是否会产生大的影响?
陈光森:规范是一个基本的门槛,对于动力电池领域的大部分企业影响并不大,产能和产品性能基本都可以达到,可能有一些企业需要增加一些检测设备来保证产品的性能,例如XRAY检测设备、涂布测厚仪等。
对于一些检测设备,国家还没有强制要求,只是会有一个白名单。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客户在这方面的要求开始提升,这会让国内电池企业加大一些检测设备的应用,以更好实现电池的性能。
高工锂电网:包括天能、超威、猛狮、骆驼等传统铅酸电池企业都开始加大在锂电领域的布局,这对于锂电池企业是否会形成较大威胁,锂电池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陈光森:肯定会有竞争,这就需要看企业的自身定位。我看到一些铅酸电池企业在锂电池上价位定很低,这些企业一般是瞄准微型电动车市场,因此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恒宇的定位目前来看还是放到中高端乘用车以及电动大巴市场,所以短期来看还没有形成直接的竞争。
高工锂电网:恒宇新能源所在的山东,低速电动车发展很快,因此能抓住这块市场将意味着未来市占率将会进一步提升?
陈光森:低速车里也有高端客户,恒宇将会针对这部分客户,定价也会比铅酸电池企业的价格高10%。只要把成本降下来就会有优势,一些企业现在已经降到2元/瓦时以下了。随着恒宇产能的扩张,大规模量产后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市场竞争力也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高工锂电网:进入2015年以来,动力电池领域资本兼并购的案例明显增多,这是否会成为大趋势,如何看待动力电池未来的市场格局?
陈光森:动力电池一开始就已经进入洗牌阶段了,要在动力电池市场占一席之地,必须拥有技术、资本、平台,三者缺一不可。对于年轻的恒宇新能源来说,力帆的入股将会引领其进入一个更广的发展平台和市场空间。
与传统数码领域所不同的是,动力电池行业对于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四大要素的要求更强。对于中小电池企业而言,仅通过单纯的内生式增长显然根本无法满足这种要求,这意味着企业要通过多元化的外延式合作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此外,越来越多的民营车企开始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仅2015年上半年,就有包括江淮汽车、力帆股份、长城汽车等车企在布局,这些企业为了弥补自身短板,往往会通过收购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形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车企与核心零部件企业二者合作,彼此各取所需,因此会成为接下来几年锂电行业整合发展的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