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放眼世界电力工业,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主导突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无疑是迄今为止难度最大、最复杂的一项电力技术成就。正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我国成功攀登上了这一电力科技界的“珠穆朗玛峰”,彻底扭转了电力工业长期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被动局面,诞生了“中国标准”,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特高压已成为中国的新“名片”。继去年“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之后,今年,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成功走出国门,即将应用在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中。
我国已掌握特高压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
“在我国,真正具备自主研制和创新水平且能称得上伟大的工程,有,但是不多。刚刚建成投运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伟大的自主创新工程。”2009年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在我国第一个特高压交流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后如是评价。
回顾特高压发展历程,个别发达国家虽然开展过特高压试验研究,苏联还建设了输电工程,但是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更没有建立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走传统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已行不通。
“世界性的电网科技难题在中国,创新的动力也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在不同场合做过如此表述,既正视了发展特高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也凸显了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信心和底气。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必然会面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必然要付出异乎寻常的努力。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过充分论证,正式开启中国特高压研发大幕。此后,陆续有30多位院士、3000多位科研人员、10多所高校、500多家建设单位、200多家设备厂商、几十万人参与到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中来。
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联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高效运转,宛若层层相扣、环环咬合的链条,凝聚起强大的合力。短短几年间,中国的电力科技工作者们就攻克了特高压试验研究、规划设计、技术攻关、设备研制、工程建设和调试运行等一个个难关,全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此后,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建成投运了“两交三直”5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以成功的实践经验,全面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科研和实践进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考虑标准化问题。过去,一直是发达国家主导电力国际标准制定,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一次,中国当仁不让,抢占了制定特高压输电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标准体系。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特高压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36项、行业标准53项、企业标准143项。“特高压交流电压已成为国际标准电压”,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克劳斯˙乌赫勒在2013年国际智能电网论坛上向全世界进行了公布。
当前,国际权威组织正着手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成果的标准化工作。其中,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成立了6个工作组,负责总结提炼特高压输电技术成果;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专门成立了工作组,由我国专家担任主席,负责制定3项特高压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专门成立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委员会和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技术委员会,都由我国专家主导。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舒印彪出任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
特高压推动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特高压的突破,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飞跃、标准的完善,也不仅仅是能源资源调配能力的大幅提高,它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有了特高压工程,我国对各种特型装备、异型装备和高指标装备的需求骤然急迫起来。在国家电网公司主导下,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企业迎难而上,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达到苏联和日本等国用了15~20年才达到的技术高度,并进而实现了全面超越,不仅研制成功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输电全套设备,而且创造了一大批世界纪录。
“对比2009年、2013年我国先后建成的两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关键设备实现了批量化制造。”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王绍武博士介绍说,首条特高压交流工程的设备国产化率在90%以上,而第二条交流工程全部55台特高压变压器和高抗、33个间隔的特高压开关及其他设备均为国产,且为大批量稳定制造,这显示出“国产特高压设备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依托特高压工程的牵引作用,国内电工设备制造企业对众多的电工设备均具备了国产化的研制基础和生产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与日俱增。
以绝缘子为例,在特高压工程建设前,国内绝缘子厂家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只能生产330千伏及以下的瓷绝缘子,500千伏及以上的产品全部依赖进口,完全受制于国外。在1000千伏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研制出来前,国外企业一支绝缘子开价400万元以上。我国成功开发出来后,他们不得已降价到200万元一支,而这仍为国产绝缘子价格的3倍多。更重要的是,从试验和运行的效果看,国产绝缘子产品的各项性能全面超越了国外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企业已占据我国输变电设备市场主导地位,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实现了高端产品出口零的突破。国内企业在高端产品市场(500千伏及以上)份额,已从2005~2008年的42%上升至2009~2010年的63%。2009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特高压主设备制造企业出口不降反升,500千伏以上产品的出口总额达1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50%。
“特高压技术反哺其他电压等级”的现象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所重视。他指出,特高压技术占领了世界输电技术的高峰,而且还向其他电压等级进行了技术输出,750千伏、500千伏设备研制都从中受益。对此,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猛深有体会,“西电的超高压产品性能的确受到特高压发展的带动,譬如,我们通过了英国电力公司420千伏产品的供货资质审核,GIS产品成功进入印度、土耳其市场。”
特高压令国家电网走出去更有底气
进入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继续“大踏步前进”。
2014年2月7日,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电力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这是公司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可将巴西北部的水电资源直接输送到东南部的负荷中心。
特高压输电的研发成功,大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电工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电力工业在世界电力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已由多年的追赶者变为实际的领跑者。目前,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已将特高压输电作为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并积极寻求与我国的技术合作。
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不仅有效拓展业务发展空间,还有效带动了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业内人士认为,继高铁外交之后,特高压有望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外交名片。而中国自主化输电设备也将搭上“便车”走出国门。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海外投资之路起步并不算早。然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正是凭借在特高压电网等领域领先的输变电技术和严谨高效的管理能力,公司快速形成了“走出去”的核心优势。
澳大利亚当地时间2014年1月3日,通过股权交割,国家电网公司成功收购了新加坡能源国际澳洲资产公司60%的股权和新加坡能源澳网公司19.9%的股权。此次收购也是公司继菲律宾项目、巴西项目、葡萄牙项目和南澳等项目后成功实施的又一重大海外投资项目。
“特高压技术让国家电网海外收购有底气”——2011年年初,《中国青年报》以此作为标题,报道了2010年年底公司成功收购巴西7家输电公司及其资产的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多年来,公司国际化视野不断拓展,步伐不断加快。东南亚、欧洲、南美、非洲……在国际化业务的“棋盘”上,公司精心布局,逐颗落子,步步深思熟虑,渐显全局之势,逐步从传统国内企业向国际一流企业华丽转身。
特高压不仅属于中国,更可以为全世界的能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了解到公司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构建洲际能源输送大通道”的观点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研究员王德华认为:“跨国或者跨洲的特高压电网,未来完全会像石油、天然气管道那样,成为重要的能源输送方式之一。”
国家电网公司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愿景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懈奋斗的过程。下一步,公司将加快国际化步伐,以“三电一资”(电网、电源、电工装备、资源)为重点,统筹海外业务发展,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协同互补的全球业务格局。
特高压的成功昭示着,只有坚持科技创新,确立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把握机遇,拓展走向世界舞台的更大空间。从这个意义上看,特高压不只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更是中国科技的光荣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