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前一天,即5月15日,全省城镇绿道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仙居召开,市建设局局长潜高星应邀与宁波、仙居、安吉、龙泉四地代表一起作典型发言。“浙中绿道建设理念新,推进快,规范化,创新多,景色美。”在推进会上,省住建厅决定将浙中绿道建设模式向全省交流推广。
据悉,今年我市将再接再厉,计划建成省级绿道150公里以上,每个县(市、区)都将建成10至20公里不等的绿道。其中,市本级要达到50公里,其中婺城区和金东区各15公里、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义都市新区各10公里。经过一年建设,要初步形成浙中绿道的品牌影响力。
50万人次骑游浙中绿道
2012年,我市启动浙中城市群生态绿道网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到目前已建成绿道119.7公里。其中,起步较早的武义建成70公里绿道,市本级则先后建成37公里积道山绿道、15公里浙中绿道示范段。义乌30公里绿道也已开工建设,其余各县(市)共80公里绿道也即将动工。
首批建成的浙中绿道风格、特色各异,沿途景色优美,已成为广大骑友骑行健身的好去处。比如,武义绿道以田园休闲为特色,骑行于金华积道山绿道可以感受乡野风情和山地风光,沿中干渠、梅溪至仙源湖的浙中绿道示范段则与溪流、美景相伴,一路骑行,赏心悦目。这些绿道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浙中大地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貌。
“初步统计,在金华市使用和享受绿道的市民、游客已达50万人次以上。”在省绿道推进会上,潜高星拿出数字说明绿道在民间受欢迎程度。在他看来,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以15公里的浙中绿道示范段为例,短短4个月就建成投入使用,政府各部门和沿线乡镇一路绿灯,建设非常顺利。
以此为起点,我市从今年起全面启动绿道建设“三年计划”,兴起一个全市绿道建设的高潮,增添更多的骑行、郊游、健身、休闲好去处。
打造“会讲故事”的绿道
绿道是一个新兴事物,从全市来看,如何选择线路、定标准,怎样才能建得有特色,显得十分重要。我市通过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浙中绿道示范段,初步总结出了一套绿道建设的浙中模式。
比如在选线上,市绿道办联合婺城区、金华开发区以及财政、规划、交通、水利、旅游、体育等部门,多次勘察现场,调研实施可行性,多方对比才敲定沿梅溪、中干渠风光最美的一段建设绿道。从金华市民广场出发到南山脚下的仙源湖,有广场、公园,有溪流、田园,有村落、遗迹,有松鼠、白鹭,风光绝佳。
“我市示范绿道建设不是简单地进行路面硬化铺设、沿途搞一点绿化,而是以‘全线景区’为理念,配套驿站等必需的设施,挖掘沿线风景资源,人们只要骑上绿道就是进入一个景区。”在市绿道办看来,绿道不仅仅是骑行健身的通道,更应该是一条优美的风景线。在示范绿道沿线,不仅有凉亭、栏杆、栈道、驿站,还有请中国美院专门设计的浙中绿道导向标识,基本按景区标准建设。
我市一些突破性的创新亮点为全省绿道建设积累了经验。比如,在金华市民广场驿站和铁堰驿站用地局促的情况下,采用集装箱改造的太阳能房作为驿站,既环保节能又节地。又比如,首创行人和自行车各行其道过街的做法,行人和自行车分别经普通斑马线和红白相间的横道线过街。
“在绿道建设中,我们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在发挥旅游、骑行、健身、休闲等功能的同时,绿道还可以成为展示当地人文特点、普及科学知识的长廊。”潜高星介绍我市打造“会讲故事”绿道的经验,引来了省内兄弟城市关注。
浙中示范绿道一边建设,一边收集沿线的老地名、老传说、老传统等文化资源,把这些“老底子”通过绿道上的信息牌推介给游人。在领略绿道美景的同时,游人还能了解当地的老故事,增添游兴,一举两得。
浙中绿道网三年后成形
浙中绿道建设才刚刚开了个头,未来会建成怎样的规模、前景如何?
根据浙中城市群和市区生态绿道及旅游一体化规划,全市最终将建成12条共1127公里区域绿道,市区将建成29条共747公里绿道,实现浙中城市群内绿道网全覆盖。
围绕“一年启动建设、两年建成框架、三年完善配套”的目标,从2014年开始,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串连城乡自然与人文景观,涵盖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面,多类型、多功能具有金华特色和风情风貌的绿道系统。
市绿道办表示,全市要着重在建设标准上下功夫,出台绿道建设导则,规范绿道建设标识系统,制订设施设置、绿化配置等方面的详细规范,力争形成和完善标识清晰、设施完善、环境友好、文化突出的浙中标准和浙中模式。
据悉,针对绿道设施多、线路长等管理难点,我市将制订出台首个绿道管理和考核办法,探索积累绿道管理维护市场化、专业化、属地化经验,并依托绿道网大力开展旅游观光、文化展示、餐饮郊游、科普教育、体育健身、宣传推介等活动,让更多市民充分享受绿色骑行这一健康低碳的生活。
作者: 徐朝晖 编辑: 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