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2015年我国印染行业的重心,或许只有“环保”二字可以担当。在刚刚过去的7个月中,政府重拳出击,加大整治力度,从年初的石狮告别燃煤时代,到近期的柯桥印染企业集中监控,各纺织集群环保战可谓是愈演愈烈,各出奇招。而各家印染企业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到加大技改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队伍中去。
柯桥“零点行动”进行时
对印染行业来说,2015年是经受考验的一年,但同时也是实现大跨步的一年。国内劳动力优势不再,国际需求减弱,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下,外贸依存度高的我国印染行业感受阵阵“寒意”。而与此同时,随着生态环保要求日趋提升,印染行业也在前赴后继进行废气、废水、污染等整治,以此实现提升和发展。
“大力整治污染行业,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浙江绍兴市委书记陈金彪在近日走访柯桥区滨海印染产业集聚区时特别强调。据了解,目前柯桥区已有183家印染企业、1762台定型机安装了静电二级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自7月1日零点起,柯桥区环保局根据定型机废气在线监控平台报警信息实施环境执法。通过近半年来的整改调试,该系统已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定型机静电二级处理装置运行状况。据介绍,目前平台每半小时对在线监控数据进行更新,24小时共采集数据48次。
截至目前,佳彩印染有限公司、浙江威凌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多家印染企业停产整顿。此外,结合这次“零点行动”,柯桥区还启动了印染等污染行业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主要涉及全区200多家印染企业。目前,已有过半企业顺利通过整治提升、现场核查验收,拿到了“绿色通行证”。
石狮多策并举节水省气
面对巨大的环保压力和产业升级挑战,作为纺织工业的中间环节,印染行业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争议”。为此,石狮市首家具有认证资质的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日前正式投入运营。泉州市染整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面表示,在印染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环境评价、环保验收、定期监测、产品认证、成果鉴定、诉讼证据等过程中,均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数据报告,而具有权威资质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的诞生,将为石狮市经济社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高效利用和配置资源、发展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清洁生产增长方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石狮今年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纺织印染装备产业。而创新的主体,自然少不了企业的参与。其中,日冠(福建)针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出双面冷染印染机,在相同产能下,一年节水达64万吨,节省蒸汽3500吨。该企业董事长助理朱红波表示,新研发的双面冷染印染机,改变了传统浴缸、平网、圆网染色,高温固色等染印方式,通过特殊的前处理剂,再经过4个印花滚直接将颜色、图案印到白坯布上,该研发已进入市场推广期。
据悉,石狮印染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工作现已全面启动,印染行业将建立排污体系,并形成税收、节能减排贡献综合评价机制。
企业摒弃传统模式快速升级
“印染企业实行环保标准化管理是一个趋势,是必然的,各个企业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认真对待。印染企业标准化管理以《印染行业准入条件》作为依据。但这仅仅是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广州市东海鹏染整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勇十分重视节能环保问题,他建议:“纺织印染企业标准化管理必须要企业管理者具有超前的生产认识并拥有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不要仅考虑硬件,而忽略了软件的配置。”
据李志勇介绍,东海鹏近几年来引进了德国THEN气流染色机、立信染整设备共49台和8台门富士后整理设备,生产管理系统则采用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去年,该公司被评定为国家第二批印染行业准入企业。
为了打好环保这场持久战,一大批与印染相关的新技术、新管理方式也如雨后春笋,为行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环保法规已经开始执行,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标准提高,在当前印染企业环保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印染污水COD高主要是因为废碱残留、浆料、表面活性剂残留、染料残液等造成的。润泰经过一年的研究,逐渐完善并推出了新一代低温环保精炼剂SA-80A,采用低温煮练氧漂低碱工艺,可以降低污水COD值的30%。”石家庄润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赵立强介绍道。
防水防油剂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性能,不易被水和油污沾湿,能增加织物高的附加值,越来越受到下游企业重视。“大金始终铭记自己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开发新型环保产品,经过不断的努力成功开发出新型PFOA Free C6品防水防油剂。”大金氟化工(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防水防油营业部郑建明表示,C6品防水防油剂耐久性强,并且在环境中残留性低,安全绿色。
毋庸置疑,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产业链涉及面最广、产业链最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将挑战转化为改革的动力,定会推动企业稳步、高效、快速发展。现在环保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生死线,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许多地方文件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加大监管力度,未来纺织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说环保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毕竟“新常态”下的发展要的是质量,只有高质量,未来才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