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也就是PPP模式开始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广泛推开,实现了政府、企业和百姓多方的共赢。
最近,在安徽池州老城中心,地下排水管网正在施工。从今年开始,这样的排水管网从投资、建设到维护,都是由一家外来的水务公司负责的。而在过去,市政管网的维护由于成本高、收益小,很少有企业愿意接手。而政府来做,同样面临着难题。
如何打破僵局?去年底开始,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开始广泛推行,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把市政等公共服务项目打包推向市场。通过公开招标,池州市政府与深圳水务集团共同组建了池州排水公司,以政府特许社会资本经营的方式,把主城区750公里排水管网和收益较高的污水处理厂,一起“打包”交给这家新公司经营26年。
根据合同,未来20多年,项目可以获得13亿元的工程投入。而思路一变,财政也不再捉襟见肘,地方政府在转让固定资产的特许经营权后,拿到了7亿多元现金,可以再投到其它民生项目中。
项目是交给企业了,但当地政府部门半年多来最大的感受,不是松了一口气,反而是压力更大了。
为了有效监督企业运营,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一个井盖丢了,企业必须在6个小时之内换好,如果老百姓投诉监督的次数多了,也会和考核挂钩。政府每个季度都对项目进行综合考核,再按考核结果来付费。
截至目前,财政部共推出30个PPP示范项目,投资约1800亿元;国家发改委推出1043个PPP项目,总投资需要1.97万亿元,覆盖25个省区市。而这些项目的陆续开工和投产,将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政项目、实体产业部分资金循环不畅问题。今后,我国还要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各类资本参与,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