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模式有多种,各有特点,根据项目的的需求和客观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北控水务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李力表示,一般情况,他们建议方案选择的次序是从地上开始,再到地上加盖全封闭,再到半地下、全地下的方案。
半地下污水处理厂未来更有市场?
结合了地上和地下的优点,设备维修方便,洪涝、消防隐患小,可改善周边人居环境
据李力介绍,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尽管土地非常紧张,但是也有不少位于地上的全封闭污水处理厂,气味、噪声都控制得不错,景观也挺好。“具体选择主要看环境影响,同时,释放土地价值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参加第一届清华大学工程博士高峰论坛的不少业界代表,对半地下这个“折中”方案也较为看好。北京市政总院程树辉介绍说:全地下污水处理厂是指整个操作层,池体、巡视、检修都在地面下。还有一种是半地下设计,操作层和外面是连通的。“对于有的地区,比较建议这种方案,可以解决很多全地下污水处理设施面临的棘手问题。”
他们曾给一个污水处理厂做了全地下方案,采用高效工艺,占地很小。但做完初步设计后,和地方政府涉水和相关管理部门沟通时,对方认为这个方案无论是投资还是以后的运行管理,挑战都比较大。最终这个项目调整为半地下的设计方案。
桑德国际在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厂改造中就采用了半地下的方案。桑德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景志解释说:生产性设施建设在地上,便于维修、维护、保养;同时最大限度利用土地面积和空间。“虽然是半地下,但一定是全封闭的,臭气、噪声在封闭系统当中,跟地下是无异的。”
他表示,正是因为半地下的特点,运行期间,设备维修很方便;洪涝、消防隐患非常小,同时采光的效果相对较好。同时,项目注重水质提升与臭气的削减,改善周边的人居环境。“这个项目可为提标扩建需求迫切、但用地紧张的污水处理厂提供借鉴。”
张景志认为半地下的设计结合了地上和地下污水处理厂的优点,未来可能比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发展的速度还要更快,数量还要多。
小型地下设施便于分散处理就地回用
单一的集中处理除了引发噪声、臭气等环境问题,还存在很难回用的问题
中联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专业做小型地下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有十几年时间。公司总经理李尔泉说,他们的项目不少是50吨~200吨的小项目,面对的业主很多是居民小区。
他向记者介绍了公司在福建厦门的实践。作为旅游城市,厦门近年来对水环境改善和水资源利用要求都越来越高,但设施建设却面临实际困难。“因为厦门城市建设发展太快了,管网建设跟不上。特别是土地价格起来以后,很难征地,管网很难铺到位。”
李尔泉表示,以前的污水处理思路是想尽办法集中到一起,现在来看,单一的集中处理除了引发噪声、臭气等环境问题,还存在很难回用的问题。“因为管网铺不回去了。对此,我们开发的是一个小集中,循环利用的处理模式。目前在厦门建了超过200个项目,技术特点是小型化,目标是资源化。”
据悉,他们做的污水处理项目,大都以回用为目的,而不是简单的达标排放。“排放后就近补用,就是要解决污水出路的问题。”李尔泉认为,一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1万吨~2万吨规模比较适中,要分散,不要过度集中,有利于实现资源化。“最终的目标是完全融入周边水体或湿地,处理后的水要回归自然。”
公司在厦门大学设计建设一个地下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地下面积630平方米,所有的处理设施都在地下,地面部分设计为绿地,较好地跟周边实现了环境融合。此前由于校史悠久,厦门大学地下管网非常混乱,很多时候处于污水和雨水合流状态,常常发生倒灌现象,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案 例
贵阳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治本”工程主要内容包括主河道生态强化提升治理、支流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其中,青山污水处理厂和麻堤河污水处理厂皆为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前者污水日处理量规模为5万吨,后者为3万吨。建成后,污水收集、污水处理、设备运作都在地下进行,工程完工后,地面上将恢复建设“休息绿地公园”,出水用于南明河生态补水。
昆明
云南省昆明市第十污水处理厂为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处理污水 15万吨/日,主要工艺构筑物设于地下一、二层,处理之后的水优于一级A标准,达标尾水作为海明河景观补水来源。因为污水处理厂地下部分采用两层地埋式设计,整个地下基坑深度达18米,建设成本要高于露天建设,施工难度要大得多。同时,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成本要高于露天的污水处理厂。但其最大的优点是节约土地,同等规模露天厂区的占地面积将达150亩,但是第十污水处理厂的厂区占地仅59亩,节约了2/3的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