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献县按照“关停取缔一批、发展壮大一批、转型升级一批”的思路,重拳出击,对玛钢扣件小企业强化整改。全县373家玛钢铸造企业中,118家完成整改并恢复试生产,116家完成整改正在验收,25家正在进行整改,依法关停取缔114家,玛钢扣件企业群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组织推动,切实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认识水平
成立由政府县长任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先后12次研究部署和调度整治工作,5次召开1000人以上动员推进会议;同时在县政府办公室专门组建环境防治行动办公室,负责对整治行动信息的收集、督导、检查、跟踪落实等工作,并下发《献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献县玛钢铸造业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及22个县直相关部门的专项行动推进方案,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严格按照“五个不放过”要求逐一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对各单位工作情况一周一通报,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调度,有力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典型带动,强力推进玛钢铸造企业转型升级
责令全县所有玛钢铸造企业停产,并立足于转型升级,对玛钢铸造产业重新排查,重新定位,重新整改,重新验收。
一是全面排查,摸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环保、质监等部门人员和行业专家组成排查整改小组,对全县所有的玛钢铸造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查清问题,逐一登记造册。截至目前,全县373家玛钢铸造企业全部建立工作台账,逐一明确分包责任人员、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
二是统一标准,强化整改。根据排查情况,严格按照省环保厅评估中心、省科技大学等单位专家提出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从18个乡镇和15个县直有关部门抽调746名工作人员,组成373个督导小组(两人分包一企业,层层签订责任状)全天候进驻所有企业,督导督促企业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不收兵。截至目前,已有118家企业完成整改,通过验收恢复生产。
三是加大投入,助力转型。今年以来,县政府多次邀请环保专家、企业家代表等各界人士召开交流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整改信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县政府拿出300万元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树立典型,目前已培树整改先进典型企业5家,组织全县所有玛钢铸造企业家现场观摩会2次,切实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制度促动,着力构建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通过强化人防、技防手段,健全完善五项制度,筑牢大气污染整治防护墙。
在“人防”上,组建排查整改、监督检查、论证验收、督导问责四支队伍,采取“五加二”、“白加黑”、错时检查、巡回检查、图片督查等方式,强力推进各项整改和监管措施的落实。目前,县政府已约谈乡镇主要负责人6次,纪检部门已约谈12人,环保部门已约谈企业72家。
在“技防”上,在全县玛钢铸造企业中建立视频动态监控系统,对达标验收的玛钢铸造企业,由县财政补贴1500元,全厂区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行24小时动态视频监控。目前,县内所有恢复生产的企业全部安装视频设备,并与县监控系统并网正常运行,企业生产情况实现24小时过程动态监控。
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月召开专项会议并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督导办公,研究解决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攻坚行动以来,已召开联席会议8次,研究解决事关整改和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56个。
二是建立专家定期排查制度。县财政列支30万元专项资金,聘请行业专家,每季度对全县企业进行排查,提出合理化建议,强化整改评估,坚决避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三是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在全县500个村聘请义务监督员552名,对区域环境质量、企业排污、部门执法进行监督,发现问题随时反映,情况属实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向全社会公开12369举报电话,对偷排偷放等违法案件,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1万元重奖。截至目前,已通过举报方式获得违法案件线索21个。
四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成立由主管县长牵头,环保、公安等部门200余人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两班轮岗,24小时待命,始终保持对违法生产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目前,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5200余人次,执法车辆980次,机械128台次,依法拆除小冲天炉48台,燃煤锅炉51台,封存变电器35台,取缔小木炭企业23家,立案19起,破案16起,拘留9人,批捕8人,追逃5人,下达整改通知单568份。
五是完善奖惩制度。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对主动工作、认真帮扶企业整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优先提拔;对环保部门股级以上干部,实行年终考评末位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