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兼并重组正迎来新的契机,国务院日前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国企改革相关制度的特征明显,其中提及的“1+15”体系更是系官方首次亮相。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大棋盘的一颗重要棋子,国企改革这块“硬骨头”的进度一直备受市场的关注与期待。
无独有偶,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推出的《2015国企兼并重组报告》也从数据入手,分析了下半年国企改革将迎来一波较大的兼并重组浪潮。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正处于一个缓慢复苏的时代,欧美各主要经济体的“去杠杆化”发展必然对全球经济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带来变革性影响,从而促使各种形式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层出不穷,这也使全球资本市场迎来一个兼并重组的高峰期。在兼并重组的黄金时代下,中国经济告别了高歌猛进式的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时期,政策要素、资源要素、资本要素等需要在各个经济部门之间重新分配,新的主导产业需要进行重构。在此背景下,化解过剩产能、实施产业重组、构建规模经济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而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则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闫鹏则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当前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已经不单纯是简单的国企改制途径,也不仅仅是民营企业低成本吸收国有资产的手段,更不是局限于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今日之国企兼并重组是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改造和整合,是全球资本资源配置在中国的延伸,是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构筑国家经济安全的底线,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国有垄断市场的强劲破土。实施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因势利导构造本土产业价值链与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握了中国经济的未来。
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4年,国有企业共发生兼并重组交易(不包括关联交易)1716 起,其中披露金额的1537起案例共涉及交易金额1868.20亿美元,平均并购交易金额为1.22亿美元。从历年国企兼并重组的具体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活跃度和交易规模整体上在波动中呈攀升态势,并购案例数由2008年的18起增长到2014年的481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72.9%。其中,2009年到2010年,国有企业并购案例数增幅高达325.0%,为历年增幅之最。交易金额方面,2008年国有企业并购涉及交易金额372.65亿美元,在2009年并购案例数增长的情况下,2008年的并购交易金额是2009年的两倍有余,主要是因为2008年10亿美元以上大额案例频繁,主要包括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和业务,涉及交易金额158.34亿美元,以及中国铝业斥资140.5亿美元收购力拓。交易金额在 2010年、2012年和2013年经历三次大规模增长后,在2014年最终小幅回落,跌幅为1.1%,主要由于过去几年国有企业的并购多以大型国企为主,且集中于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制造等重资产行业,交易金额较高,2014年更多小型的地方型国企加入兼并重组的大军,更加偏向于小额的并购交易,从而降低整体的并购规模。
从并购类型来看,国内并购占据绝对优势,7年间共完成案例1516起,占比88.3%,但在并购金额方面,国内并购以微弱劣势落后于海外并购。海外并购虽然只发生189起案例,但涉及交易金额高达979.82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接近7亿美元,足以显示出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时雄厚的资金实力。
时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正为股权投资提供新的机遇。此前,VC/PE机构参与国企并购非常困难,一方面,国企并购较为敏感,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国企缺乏决策机制,阻碍了风险投资参与国企的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一方面,VC/PE不再单纯涉足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暴利”领域;另一方面,VC/PE对于企业管理、战略决策有独到理解,在企业管理中也可以发挥作用。
闫鹏表示,从2015年年初的南北车合并到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背后都代表着2015年国企整合的一个全新思路,那就是强强联合。2015年国企改革将全面推行、落地。国资体系瘦身将是一大任务,国企发展模式将从增量发展变为存量组合。下一步,建筑、电力、铁路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众多国企央企,还将面临大规模的合并重组。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2015年下半年预计将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国企兼并重组浪潮。
在他看来,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决定了部分央企的合并重组是大概率事件;其次,没有央企的大重组、大整合,《中国制造2025》规划就不可能顺利实施;三是“一带一路”不仅让高铁“走出去”,更主要的是展现了中国装备和中国制造的实力和能力,使更多的行业成为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