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G网络的商用,移动互联网已经全面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截至2015年3月,4G用户总数达到1.62亿,在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中,每8个人就有一个人使用4G手机接入移动互联网。然而,对于运营商来说,传统通信产业由人口红利所带来的语音和短信的收入逐步丧失,转向以视频和O2O为红利的数据业务。如何有效利用流量出口这一天然优势抢占流量制高点,是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市场竞争中继续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用户体验是第一生产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信息和人的关系,信息和人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用户体验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如何打造一张“体验为王”的新网络就成为运营商争夺用户的关键所在。
相对于传统的语音业务,移动数据业务种类丰富,应用场景多样化,且每种数据业务对网络和体验的诉求都存在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网络满意度的认知已不是来自于某个单一网络,而是对于网络的整体端到端的表现;因此传统的以KPI为考核标准的建网思路,已无法满足当前用户体验需求。
3秒感知建网:等待时间是人机交互业务用户体验的关键,但人体工学表明,等待超过3s,用户业务体验注意力容易转移,很难保持持续关注,5S以上,绝大多数的用户选择放弃业务,业界将等待时间小于3秒作为网络的优质体验的评价基线。湖北移动携手华为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3S感知时延出发,映射确定用户保障速率基线、容量规模来指导规划建设,根据用户的体验要求来规划网络建设,实现站点精准建设,带来运营商网络用户体验的大幅提升。
深度覆盖:MBB时代,数据业务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室内,深度覆盖区域的用户体验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华为创新的提出了一整套端到端的深度覆盖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自动化识别工具,有效区分室内外弱覆盖区域,精准挖掘覆盖“空洞”;在规划上,通过智能站点规划工具进行精准站址规划,并重点增加了小微站规划能力,有效解决了深度覆盖规划难题;为解决实际建设中遇到的站点天面空间和传输条件受限等困难,华为Easy Macro、BOOK RRU和Relay等系列化解决方案,可快速灵活完成建设,高效解决城市深度弱覆盖问题,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国内三大运营商在4G上的发力,网络制式间的差异变小,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高速率、高可靠的移动通信服务,是运营商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抢占流量制高点
视频和O2O为运营商带来了流量红利,对带宽和流量的需求日益紧迫,推动运营商的网络向更高的速率演进。但是在向高带宽无线网络演进的过程中,很多运营商拥有的频谱资源往往都是非连续的。载波聚合是LTE演进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可将多个连续或离散载波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宽频谱,不仅满足未来LTE-Advanced网络在带宽方面的需求,又可以提高频谱碎片的利用率,极大提升网络整体容量,帮助运营商抢占流量高地。
目前,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开始部署载波聚合。来自GSA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64家运营商在39个国家推出了商用的LTE-A载波聚合网络。英国EE正是通过领先部署LTE和LTE-A网络,实现反超,成为英国最大的移动网络运营商。截至2014年年底,2CC已经在伦敦中心城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广泛部署,用户速率最高可达90Mbps。预计到今年年中,英国EE将把2CC覆盖整个伦敦地区,并推广至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大中城市。
国内三大运营商也都明确在今年进行CA试点或商用工作。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展了基于现网D频段内和F+D频段间的下行三载波、上行两载波聚合,以及室内E频段载波聚合的商用验证,上海移动更是在其密集街道场景下完成了相关验证。就在今年的4月份,华为助力山东移动在济南现有的商用网上,率先实现了下行4载波聚合技术验证,刷新了4G商用新纪录。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FDD牌照,也加快了其在载波聚合的商用部署。2014年深圳电信携手华为在福田CBD区域部署全球首个1.8G+2.1G跨频段载波聚合连片试点,使中国电信在FDD LTE 双频段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年初中国电信宣布将在全国17个城市进行载波聚合商用建设,为率先全网商用做好准备。为了满足MBB用户高速接入需求,就在今年的2月份,福建联通实现了全国首个1.8G带内载波聚合商用部署,网络容量的到极大提升,充分发挥了中国联通在1.8G主航道黄金频谱的优势。同时中国联通也已经在多个省份就1.8G+2.1G和1.8G+2.6G载波聚合积极进行外场测试。
随着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国内运营商将携其丰富的频谱资源,快速推出载波聚合商用网络,为广大用户提供极速的无线网络。华为将一如既往,发挥在LTE-A上的技术领先优势,助力运营商抢占流量高地。
网络开放、合作共赢
随着网络速度不断提升、网络资费快速下降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也由此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互联网的“风口”效应的持续发酵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各个传统行业。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业务管道,移动宽带不仅承担着业务到终端的数据传输,更需要开放,以促进业务发展。
电信网络的演进需要新的技术体系来支撑,华为于2012年提出了面向未来10年的电信网络架构SoftCOM。其中,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作为核心的支撑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价值精髓在于改变了传统电信网络的封闭特性、缩短创新周期、降低运维成本、打造开放的生态环境。2014年2月,华为又正式发布了CloudEdge解决方案,为运营商提供虚拟化分组核心网,虚拟化多业务引擎(vMSE),虚拟化网元管理等功能,支撑传统网络向以业务为核心的目标网络演进。
2015年2月,华为宣布成立“MBB开放互联产业基地”,致力于产品的孵化、验证以及商用落地;广泛与视频、游戏、安全、大数据等各个移动宽带细分领域OTT开展合作,产业伙伴中囊括了腾讯、Opera(Skyfire)、趋势科技、GFK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为运营商和OTT搭建桥梁,开展ICT融合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
在MBB时代,运营商通过建设小基站进行室内深度覆盖以及热点容量提升已成趋势。华为创造性地在小基站解决方案中引入了可软件定义的创新业务网元——Service Anchor(业务锚点),它不仅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管理与制式的协同,还能帮助运营商引入数字化增值业务。该网元基于开放的网络架构,可向第三方提供标准的API接口,能够实现室内导航、精准推送、大数据分析等业务,从而助力运营商开辟企业业务新蓝海。目前,华为已经联合运营商,携手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在成都、太原等地部署了基于Service Anchor的智慧商场解决方案,在MBB网络能力开放、业务创新及商业模式突破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需要持续强化自己的管道能力,为用户提供超出预期的体验,从而抢占流量高地,掌控流量出口,同时积极与互联网厂寻求合作,深挖数据价值,探索独有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