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服务”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出入境业务、医院挂号预约等服务早已不是难事。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广州也要站到“互联网+”的风口上,将垃圾分类与互联网、大数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广州的部分试点,如“广轻模式”、“西村样本”以及海珠区的部分街道,目前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分类信息监控平台。但它们都是各建各的,并未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我建议城管委向专业的数据处理机构购买服务,搭建一个庞大、统一的垃圾分类数据库,利用摄像头、二维码等,收集从投放到收集到运输再到终端处理等每一个环节的数据变化,进行模型分析,最后根据运算结果对症下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各街道各自为政,也可以形成多方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子商务也可以成为垃圾分类的助推器。政府部门可通过社会组织、环保产业公司等机构,“收编”一部分收买佬,统一培训管理,给予一定补贴,鼓励他们用互联网联系客户,以更优惠的价格上门收购垃圾,甚至可通过移动支付进行结算,数据也可以进行监控与优化。
最后,垃圾分类的宣导工作也可更深入地和互联网结合。城管委已经通过互联网进行图文视频的投放、小游戏的推广以及问卷的发放等宣传工作,下一步可更大胆地尝试,例如推出A PP,加入垃圾识别功能,市民不知道如何正确分类时,可拍下图样和后台数据进行匹配,由系统以最直观的方法解答。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鼓励街坊将垃圾分类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反馈给工作人员,并尽快加以解决。更可开发在线小游戏,让市民在玩乐中学会分类。
垃圾分类不是政府一家的独唱,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而“互联网+”正是这台大合唱的麦克风,利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更能凝聚多方共识。“互联网+垃圾分类”,广州一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