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城镇化和乡村建设都对供电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带来用电负荷水平、用电结构变化,传统配电网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解决配网低电压问题刻不容缓。我认为,有效治理低电压绝非一蹴而就或者一劳永逸,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低电压治理需要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安全可靠、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动态监测”的原则,推动城乡配网整体水平的提升。
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彻底解决城乡低电压,提高客户端电压合格率?关键是要超前规划、科学治理低电压,树立超前意识和主动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长远。与城市用电平稳增长相比,农村用电呈现爆发式、跳跃式发展,供电企业的电网建设、改造升级从未停歇。为满足客户用电需求,农网“手术”越做越精,变压器容量越换越大,设备越换越先进。供电企业要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利用农网改造升级、配网标准化建设、大修技改等契机,以新增变压器加大台区布点为主,变压器增容轮换为辅,全面提升城乡配电网供电能力,确保农村夏冬季节用电高峰时段低压电网安全可靠供电。
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电压质量是广大用电客户最关心的供电指标之一,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如果把变电站主变压器比作电网心脏的话,那么配网线路台区就如同电网的一根根“毛细血管”,为城镇中心区域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供给充足的“血液”。对低电压台区,开展细致周密的诊断分析,认真梳理产生低电压问题的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原因。针对不同的低电压现象,充分开展专业研究分析,因地制宜制定出治理方法和途径;积极应用典型设计,针对不同需求“对症下药”“照方抓药”;想办法对客户普遍反映电压偏低的台区进行调研、勘察,尽快拿出整改方案并抓紧实施;通过新建10千伏线路、缩短供电半径、更换导线、新建配电台区等举措,健全低电压用户档案、完善监测手段和网络、落实责任制、开展实测和分析调查等手段,都可以持续做好低电压整治工作,真正让低电压整治见成效。
要动态监测,点、线、面结合。当前农村生产用电的特点是用电季节性、时间性强,峰谷差大。农闲和农忙季节,昼夜负荷差别大。供电各专业部门要依靠负荷监测数据,对可能出现超负荷、大负荷、低电压的线路台区进行统计及分析,做好低电压用户的前期摸底和普查,建立低电压动态监测和综合治理的快速响应机制,注重点、线、面结合。提高业扩工程查勘质量,确保不重复出现低电压客户,以此解决低电压“点”的问题;结合日常线路巡视、标记更换等工作,密切观测台区负荷的变化情况,采用调整三相负荷分配、调节变压器分头位置等方式改善低电压状况,以此解决低电压“线”的问题;结合标准化台区建设工作,采用增容、调容、增加布点的方式,解决低电压“面”的问题。
总之,在低电压治理中需巩固长处、补足短板,促进低电压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切实提高城乡电网供电能力、改善供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