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也会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吗?近日,在制造商对它们的“秘方”守口如瓶的情况下,美国环境健康非营利组织生态中心创建的Healthy Stuff网站和拆解网站Ifixit对市场上36种手机进行了拆机,分析了它们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此次研究中表现最好的手机也含有危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和先天缺陷、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有关。
手机部件有多“毒”?
手机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内部零件却往往隐藏着很多看不见的有毒或有害物质,例如阻燃剂、PVC、聚氯乙烯,溴,以及铅,汞,镉,铬等金属物质。
两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将这几十种手机的零部件用X线荧光光谱测定法(一种确定材料化学成分的方法)进行检测,对手机各个部件(如屏幕、电路板等)中化学物质含量进行测评,及综合测评。根据对12种最常见有毒化学物质在手机中的含量进行评分,最低零分、最高5分,得分越低,手机的绿色环保性能越高。
最终的综合测评结果显示,有6种手机属于“低风险”,其中包括苹果最新推出的iPhone5;24种手机为“中等风险”;剩余6种手机为“高风险”,包括诺基亚的N95和苹果的iPhone 2G。
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测评表现良好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标准测评中表现良好。例如三星Reclaim系列手机虽然整体风险性较低,但在砷含量这一项却属于高风险产品;而36种手机中,有24款手机在铜含量上都属于高风险范畴。
被检测的36种手机都是在过去5年中推出的,覆盖了苹果、三星、黑莓、LG、诺基亚、摩托罗拉、HTC等10种常见手机品牌。美国生态中心研究主管、HealthyStuff网站创始人杰夫·吉尔哈特解释分析结果时说,即便是在此次研究中表现最好的手机也含有危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和先天缺陷、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有关。
值得欣喜的是,研究发现新款手机比老款更为“绿色环保”,新一代手机的整体表现比2007年面世产品的表现要高出约33%。其中在所有的行业领导者中,苹果公司iPhone系列产品的改观最为明显,它的iPhone2G是表现最差的产品,各种有害物质含量最高,而新一代iPhone5和去年推出的iPhone4S都是表现最好的产品。
此外,苹果、三星、索尼等大厂商都开始使用更为安全、环保的原材料,如使用危险性小的树脂材料、阻燃剂、使用不含汞的液晶面板和不含砷的玻璃、使用不含溴和氯的印刷电路板、以及简化产品设计以减少布线的需要等。
专家指出,涉“毒”成分的高低往往与制造商所选用的材料、工艺设备、生产流程以及设计方案有关,苹果公司在过去5年逐步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含量,令iPhone5仅含有极少量的有毒物质,就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勿需“谈毒色变”
“真的会有毒吗,那我每天和这些重金属打交道,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一听说手机零部件有毒,不少消费者都忧心忡忡,尤其是一些家里有小孩的家长尤甚。“以前看到孩子拿着手机玩都不以为意,以后得小心些。”郑女士紧张地说道。
业内人士表示,手机中所含的有毒或有害物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在内部电子元件上,另一种在外部手机塑料外壳上。但也同时指出,尽管电子制造产业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能源、材料以及一些有毒物质,消费者尚不需“谈毒色变”,因为这些物质在手机日常使用中不会轻易“释放”。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大量废弃手机在回收后因不合规地露天拆解、焚烧,对水、大气、土壤造成的污染。
“但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家长还是得留心,不要让小孩舔舐或吞含手机表面,以免部分脱落或者沾有浮灰的工程塑料被吸入体内。”长期关注电子垃圾处理的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经理马天杰对记者说。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指出,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应当对其投放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进行标注,标明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含量、所在部件及其可否回收利用等;由于产品体积或功能的限制不能在产品上标注的,应当在产品说明书中注明。国内一家智能手机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大多数品牌手机厂商的产品说明书中,都会将所含有的一些重金属以及是否超标等信息予以告知,敢超“国标”的还是少数。
“手机电路板、屏幕、外壳在组装和生产过程中会含有一些有毒成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的大多在低成本的山寨机上,而‘正规军’的产品在上市前需要通过质量检测、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估等,加上这些制造商非常注重品牌形象,安全问题基本不大。”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称。
废弃手机让人担心
杰夫·吉尔哈特在接受本报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说,他们并不研究手机中的化学物质是否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该组织目前对手机影响健康的担心还是电磁辐射问题;但他们希望借此次研究呼吁业内和管理部门重视电子垃圾处理问题,因为废弃手机得不到妥善处理,其中所含的危险化学物质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存在更为长期的影响。
尽管电子产品回收在美国较为普遍,但是移动电话的回收率依旧不高,美国人丢弃了1.3亿部移动电话,在这些移动电话中回收率仅为8%。“相比之下,中国现在每年的电子垃圾也有23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300万吨的水平。”马天杰说。
相关研究显示,在这些电子垃圾中有大量的贵重金属,一些非法拆解中心通过溶解和燃烧电路板,从中换取贵金属盈利。但由于工序并不规范,露天焚烧的做法会导致重金属进入地下水或者空气中,造成污染。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电子产品在前端设计生产和被废弃后的加工利用所造成的污染比较集中也有目共睹,例如广东贵屿,已经成为电子垃圾污染的重灾区,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一些专家认为,虽然未来电子产品中有毒或有害物质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日益减少,但对于依旧存在的物质,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其压碎、掩埋,还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此,马天杰建议,首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对于每部手机的设计和生产,各家制造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一方面是寻求可替代的环保材料,另一方面可通过设计,将易燃和易发热的材料分开,避免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明确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处理过程中应禁止的行为,增加违法成本。最后还要通过一些鼓励措施,刺激企业进一步创新。
“制造商应当生产更环保绿色的产品,消费者应当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决策者则应当从全球角度出发制定更好的电子垃圾循环处理法案。”iFixit网站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