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人口之城,十几万纺织工人”,20世纪80年代,青岛与上海、天津并称为“上青天”,是中国三大纺织工业基地。当时,纺织工人是比空姐和教师还令人骄傲的职业 。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变革,纺织工业辉煌不再,“上青天”的荣耀招牌也被大浪淘沙磨得斑驳淋漓。进入新世纪 ,加快工业转型发展时尚文化创意产业 ,成为新一代青岛服装人的“时尚梦”。目前,第15届青岛国际时装周刚刚落幕,记者了解到,青岛纺织服装业正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转型升级快速赶超,再造“上青天”纺织名城。
往昔九大国棉厂纺织服装曾是支柱产业
“以前说起国棉五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事服装行业多年的王先生回忆。他之前是国棉厂的员工,当时的纺织工人很“吃香”,工资高身份体面,纺织女工是比空姐还令人羡慕的行业。因为纺织业是青岛的支柱产业,青岛共有九大国棉厂,“百万人口之城,十几万纺织工人”。
纺织服装业在青岛的鼎盛,“上青天”的荣耀,老一代青岛人记忆犹新。但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人口红利消失,传统加工行业的活力渐渐变弱,纺织服装行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不幸的是,青岛在变革中慢了一步。青岛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也提及,青岛是著名的纺织名城,但产业链条在高端确实存在短板。
为此,进入新世纪,转型升级成为青岛纺织服装行业的重中之重。政府也大力扶持服装产业的转型发展,将服装业列为全市十条千亿级产业链,推动其发展。在2014年8月12日,青岛市政府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发布会上数据显示,服装产业链相比较于食品、橡胶来说,转型效果较好,利润增长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685.7亿元,同比增长7.3%。截至2012年,青岛市规模以上的纺织服装企业约有700家,从业人数约14万人。
转型拥抱“互联网+”,利润翻倍涨
“我们没有背景,没有干爹,从代购起家,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2亿元以上。”4月25日,在互联网+服装设计师(品牌)孵化暨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上,韩都衣舍的副总经理贾鹏讲述了创业经验。从代购起家,六七年的时间,现在年销售额过10亿元。而这样的服装品牌,没有一家实体店,全是通过网上营销。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探讨“互联网+”的应用,纺织服装行业也不例外。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开始尝试“两化融合”,青岛红领集团是成功的案例之一。据该集团的相关负责人王先生介绍,红领集团从2003年便开始主动探索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变革,目前,已经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建立了覆盖人体99%的正装板型数据库,涵盖西服、西裤、衬衣、马夹、大衣5个大类,超过了5亿个板型。数据库的强大功能 ,可以满足99%以上的个性化需求 ,剩下的1%,红领将逐个开发、补充、完善,最终达到100%。红领还在量体方面取得突破,研发激光电子量体仪,彻底改变传统测量规则。
“将数字化和智能制造完美结合,开创工业4.0时代,属于世界首例。”王先生说,他们定位于高端定制,正在进一步改进技术,争取达到客户早上下订单量体晚上便可以拿到衣服。据了解,2013年红领实现了20亿的销售业绩。而在服装企业饱受煎熬的2014年上半年,红领集团却实现了生产、销售、利润指标150%以上的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