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各国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大数据的战略意义,正如奥巴马政府所定位的——“它将是未来的新石油”。大数据目前已进入我国政府政策咨询视野,今年两会期间,相关提案呈现井喷之势,它的重要性正从科研理论层面转向政府决策层面。
使决策方式更科学
目前,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多是按照老方法、依循旧案例。而对于一些新发事件和突发事件,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或者“拍脑门做事”,“想当然思想”严重。如果领导干部只依靠掌握的已有工作经验对事态进行判断与决策,会增大决策难度,降低定位的准确率,加剧战略风险。
大数据时代,拥有数据的规模、质量以及收集、分析、利用数据的能力,将决定政府的执政能力,对数据的掌控能力将成为领导干部的决策法宝。领导干部应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事件相关内部和外部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建立决策咨询模型,立体化地展现决策方法和手段,进行智能化决策分析。
使决策路径更多元
领导干部的传统决策路径一般为经验决策和政府决策咨询报告两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经验决策完全取决于领导干部自身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政治修养、工作作风、性格好恶、人生阅历和历练经历等因素,具有直观感知性、认识表面性、分析问题的非定量性等特点,不同领导干部对待同一问题会有不同处置方式,无法达到最佳决策方案。政府决策咨询一般是通过科研院所针对固定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研和数据分析,进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其针对样本数据的研究缺乏普适性,更无法应对情况复杂的突发事件。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决策咨询参照数量庞大、种类众多的海量样本成为可能,并且针对突发事件收集的数据具有实时性和真实性。正因为海量数据纵横交错、相互关联、相互印证,以及数据收集和统计的自动化特性,使得事件的内外诱因和隐含引申的因素得以真实记录。最终通过智能化的挖掘手段,展现事件时间和空间上的特性,供领导干部决策参考。可以看出,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决策咨询路径立足角度更全面、呈现事件本身更客观。
使决策模式更合理
目前,领导干部针对常态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多是成立工作小组,进行相应摸底调研,最终做出决策方案。但这种模式缺乏时效性,极易受时间因素制约,是被动式的决策模式。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事态发展的因素越来越不固定,传统的“事后诸葛”决策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大数据为领导干部实现“事先预测”的决策模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社会的发展不断衍生出很多突发事件。殊不知这些事件的发生也不是绝对的突然,其背后存在着诸多诱发因素,只不过是缺少数据收集和缺乏相关性分析,没能在事件发生前加以掌握和处理。
研究认为93%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如果将事件数字化、公式化、模型化,其实多么复杂的事件都是有其可以预知的规律可循,事态的发展走向是极易被预测的。
使决策能力得到提高
决策是领导干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警觉性决策能力,即领导干部依据规律、经验或自身的理性分析,寻找发展机会或避开发展陷阱的能力。二是体制性决策能力,即领导干部在规定的体制框架下,通过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进行决策的能力。三是规划性决策能力,即领导干部选择、驾驭规划进行有效决策的能力。这三种决策能力是领导干部决策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而大数据无疑为此提供了决策条件和前提。大数据的应用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效率,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决策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