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近日开展“推进本市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课题调研,整个上海被划分成近7000个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网格,每个网格内都设有1个监测点,定期给土壤“体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表示,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现已形成,覆盖全市各种土地类型,并逐步完善中。
据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介绍,目前,土壤监测指标主要包括54项无机指标,计划增加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指标,以及对农作物的监测,了解土壤环境对农作物食用安全的影响,并按照4年一次的频率,实施覆盖全市的监测工作。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表示,覆盖全市范围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也计划于2018年建成,以便对浅层地下水质状况进行长期监控,为生态环保乃至城市安全保驾护航。截至2014年,上海市已建成110口监测井,按照规划共要建成330口监测井。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表示,未来,他们将和上海市环保局、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等部门密切合作,整合健全全市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形成全市统一监测网络、统一规范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平台、统一实施政策体系。此外,为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上海市将建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档案,对土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质量指标,也将纳入耕地保护内容。
上海市政协委员崔海灵表示,环境监测体系已搭好框架,这对摸清环保“家底”很有帮助,接下来要着重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海量的数据产生后,不能长期沉淀,应该拿出去共享,发挥作用,通过对数据的科学研究,了解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在她看来,应尽快明确“解题”的职责由谁牵头承担,这是推进环保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