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已经有76项,从检测的角度包括从整车开发的角度来说,最受关注的还是电池。电池的问题牵涉到两个方面,第一是电池的安全性问题,第二是电池的成本问题。对于电池大家就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怎么把它做的更好?缪文泉认为,除了国家的标准以外,还需要它从电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三个方面来做对比。
缪文泉说,“现在电池所需要的安全检测体系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表征,一个特定的安全检测有很多项目,每一个检测项目过程中间,都包括是否能正常的开机、启动?是否有报警等等。根据检测功能的表象分为五类,从完全没有影响,到仅仅软件有一些影响,但是一些故障并没有记录,就需要重启,最后到整个设备,整个电池系统,在整个特定的循环里面,从高温到低温,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正常的使用和开启,但是脱离这个试验环境,到一个正常的使用环境,它的硬件并没有损坏,又能开启了。在测试过程中间,可能它既不能正常开启,软硬件又受到了损坏,我们把整个对电池的影响分成五级,根据五级在组成标准,重新进行评价,这样是我们特别需要做的一些事。”
现在的标准里有很多的检测要求,但实际上缺乏一个有机的协调,来评价电池,到底在这么多的试验环境下,试验条件下怎么来做?缪文泉表示,法规或者是标准罗列了这么多的东西,包括企业里还会罗列出至少有这样1/3的东西,但是到底怎么评价?首先这是企业的事,我们作为第三方的服务机构也是我们要做的事,这是我们这两年一直在做的事。最终是希望把这些东西拿出去确实有需求,我们把它推荐给政府,作为一项法规推行下来。
缪文泉表示,从评价角度来说,理想的动力电池需要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长寿命,免维护,不消耗战略资源等,如果这些都能做到的话,燃油汽车就很难生存。当然,现在可能锂电池还是在基础阶段,一些新型的电池要么是生产工艺有问题,要么是安全性有问题,因此这些问题可能在近些年来很难大规模的推广。国内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和存储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大家经常都说有些车电池开800公里,我可能也相信,但是从产品的评价来说,折中产品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可能对产品的工艺精度和材料要求都非常的高,同时也通过高品质的淘汰率来筛选,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生产工艺、原材料等等问题都要考虑。
缪文泉认为,从电池的角度来说,需要去做一些模块化的电池,铅酸电池好用是因为接起来就可以用。可能汽车这个领域很难推,可能更小一些的车型可以推一些模块化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