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发改委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6年国家出台施行《可再生能源法》至今,全省共核准生物质发电项目28个,其中已建成投运13个,装机容量315兆瓦,按设计可消耗农村废弃物244万吨;在建4个,装机容量96兆瓦,投运后可消耗农村废弃物60万吨。预计到今年底,全省投运的生物质电厂将达到15家。目前我省绝大部分生物质发电项目集中在苏中苏北秸秆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
秸秆收集难,成了生物质电厂的一大瓶颈。农业部门对秸秆收储有补贴政策,但门槛高,要求收储点必须达到6万吨才享受补贴,事实上很少有企业能达到这样的标准。有专家建议一个秸秆收储点以5000-6000吨较为适合。国信集团新能源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张军坦言,当年积极上马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一方面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的鼓励政策,一方面地方政府也承诺帮助企业把秸秆收上来,没想到秸秆收集难,直接影响了发电成本。在不少生物质电厂,秸秆只占原料不到三分之一,树皮、树根、木屑、稻壳、药渣等只要能烧的统统都收。
有关人士指出,扭转困局关键还要靠企业练好内功。但作为国家鼓励类投资项目,生物质电厂除了享受国家给予的0.75元/度的上网电价外,在规划、用地、环保、税收等方面并无优惠。而纵观生物质发电事业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无不在价格激励、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方面展现政府的推手作用。专家建议,对于这样一个朝阳产业,政府应当从秸秆资源分布角度,完善规划布局。同时,建立包括土地、环保、税收、运输等在内的支持发展政策体系,扶持、引导生物质电厂建立完善有序的秸秆收储体制,为生物质发电项目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来自:新华日报 丁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