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陆企大举借用海外人才壮大其科技竞争力时,台湾科技业却面临员工分红费用化、股票红利按市价课税等问题绑手绑脚的约束,让不少科技业员工不禁感叹,台湾企业老板能用什么留下员工的心与薪?
晶电108好汉事件,只是台湾科技业面临竞争威胁的缩影。以LED单一产业来说,不是只有晶电面临人才流失,事实上,从上游磊晶厂、中游封装厂到下游照明模组厂都有员工被陆企挖角。这波陆企挖角风,相较过去外商来台设立研发中心更令人忧心的是,台湾科技业员工已萌生“现在不西进,以后行情会更糟”的想法。
当璨圆股东会通过同意释股给大陆竞争对手三安,成为台湾第一家引进陆资的LED厂时,璨圆董事长简奉任就坦言,“他们背后资金实力强厚,和他们硬碰硬,不如直接握手合作,还有生存机会。”三安董事长林秀成亦直接来台向人才喊话:“我会让你们幸福的。”
台湾企业朝向国际发展,人才亦然。政策绑得了企业,却已绑不住人才的心与薪。台湾科技企业如今谱下这首人才外流的悲歌,始自于所谓的科技新贵成为意识型态制造出来的仇富对象开始。
大陆的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将科技产业列为十一五、十二五重点计划,自2008~2011年展开“千人计划”,鼓励科技陆企到海外找人才,以达到快速壮大陆资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大陆企业不惜重金借用海外人才,包括近期大陆手机厂小米,重金挖角美国企业谷歌的Android 产品行销副总 Hugo Barra。无怪乎,现在台湾科技厂员工,对西进大陆,不再是“叛将”心态,而是跃上国际舞台的跳板。
反观台湾,曾一度将科技新贵视为不合理的的高薪一族,并因此实施了员工分红费用化、按股票市价向股东课税等措施,对高度青睐红利制度留才的国际科技企业而言,“低薪制”成了留才的致命伤。
大陆“万人计划”刚满一年,“再不去,行情会不好”这个声音正在科技业内高度被讨论,今年过完年,会有多少台湾科技业留不住人?台湾政府只守不攻的政策对台湾企业在国际竞争上还能使上什么力?
来自:中国LED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