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中央1号文件,“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都是常谈常新的问题。但在近年采访中我们发现,当面临干旱等自然灾害时,农民的抗旱积极性并不高,因为抗旱保障粮食增加所获得的收益要远远低于出门打工。一面是粮食安全,一面是农民收入,那么如何看待与解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农业界别小组讨论会结束后,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牛盾解答了记者的问题:“旱灾是在农业,特别是在粮食生产中破坏性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有句话说‘洪涝一条线,旱灾一大片’,就是说洪涝灾害影响是局部的,而旱灾的影响很大,甚至会带来绝收。旱灾的问题中国解决不了,美国解决不了,欧盟也解决不了。人不能胜天,我们人类现在还摆脱不了靠天吃饭,我们还不能战胜自然灾害。因为我们现在还不能掌控自然规律,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做不到。这是第一点。”
他继续说道:“第二点,农民不愿意种粮食,不是因为旱灾,是因为粮食的收益低。要保障粮食安全,那就要靠政府来发挥作用,因为保障粮食安全,政府是第一责任人,不是市场。我们就要通过政府保证种粮食的农民有生产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同时,牛盾也肯定了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我们一定要建设好灌溉系统。我们国家现在水浇地已经达到9.5亿亩了,但这还不够,我们的种植面积是18亿亩,还有一半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农业一直是经济社会用水的大户,为了促进农民节水,牛盾支持农业水价的改革:“我们是一个缺水的国度,人均水资源量约2000立方米,而世界平均达8000立方米。所以我们要有节水的概念、节水的理念,但光有理念、愿望是不行的,还要有政策,有要求,有激励机制。农业水价改革实际上就是一个激励机制,一旦让农民多用水多交钱,少用水少交钱,不用水不交钱。他就非常重视节约用水。农业水价改革是一个方向,尽管对我们农业是个很大的挑战,但这样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