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大佬晒工资了,只有区区百万量级。相比于将近3万亿的固定资产,每年可以决策、预算、调动的资金近万亿,这点工资着实是少的可怜。
再看看3万亿元国资的收益吧,每年利润还没有1000亿,也就是3%左右的利润率。这还比不如两年定期存款,还真不如存余额宝呢。这名义上的国有资产,如果从增值角度讲,事实上每时每刻都在流失,真是让人心疼啊。
电网老总如果在经营上可以把收益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300亿的全民收益,即使每年给老总1个亿的分红,那也能给老总发300年工资了。但是,如果仅仅是如果。。
电网可以提高1%的收益率吗?看看输配加价吧,理论上很大可能。用电价格平均水平基本要比上网电价高一倍以上,终端价格比美国高出50%以上。
什么?补贴居民用电,居民电价很低?这个的意义在哪里?直接的电力支出是支出,难道内含在商品中抬高的各种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不是支出?这老百姓还是得聪明起来,别学朝三暮四的猴子。以工商业85%用电的体量,其实还可以做的更彻底一些,居民完全免费用电,工商业也就不过再涨1毛钱。
什么?电网承担社会责任,比如落后地区的普遍供电?这个可是每年100亿的农网基金来承担的啊。这个可以解释如此巨大的输配差价,差的远呢。
什么?能用上电比啥都强?投入1个亿解决1000户的供电,这户均还得10万块,你自己弄个太阳能电池板然后发给你7万现金,莫非不是更好?大炮打蚊子,别光盯着打了多少只蚊子啊,看看消耗的炮弹吧。
什么?电网做了很多的战略眼光的投资,比如充电设施?这充电设施没有车就是赔本买卖,而没有车也不会有足够的充电设施,完全是死锁。最值得一提的,这充电设施还主要不是在市内,跑到了高速上。电动车减轻密集城市污染、各种优先上牌、不限行等优惠措施高速上发挥不了,但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的缺点却极大的放大了。这完全扬短避长的投资布局,不知道其战略收益在何处?是不是该追究决策失误的责任啊?
啥?能花钱也是一种本事,拉动电力设备投资,肉烂在锅里?这企业真把自己当央行了?电力投资是转移了一部分利润,但是不能只盯着“电网——电力设备”这只小锅啊。电价高企,全社会这只“大锅”可是损失更惨重啊。这是影响我国国家竞争力的基础电力价格啊。
什么?听说要建“连接北极跟赤道的电网”,要50万亿美元,这点钱还不够零头的?这得首先把喜马拉雅山炸掉才能连啊,否则跨不过去啊。啥,这事情牟其中已经干了?牟其中是谁,google之。。。
就不反问了,试图来解释、分解一下如此巨大的输配加价吧。
我国的工商业电价基本在0.6-1元的水平,相比美国,其价格水平高出55%-70%,甚至更多。这源于更高的税负水平(17%的增值税),各种附加(基金)、交叉补贴以及输配加价。从用电结构而言,美国的居民商业用户用电量占到了总用电量的75%,工业用电只占25%左右。而我国正好反过来,工业用电占75%,而居民商业各占10%与15%左右的份额。
我国工商业终端电价比批发价高出了如此之多。考虑到工商业对居民农业的交叉补贴(用占总量85%的电力去补15%的电量部分,也就是工业提高1分钱,就可以给居民提供5.5分的补贴),这部分大概可以解释20-25%的电价差异,加上17%的税收,以及5%左右的各种附加,总体上可以解释大致45%-50%的电力加价。
但是,仍旧有归属于输配环节的10%-25%的差异是无法解释的,也就是每度电5分-2毛钱。我国每年售电量高达5万亿,这部分就意味着少则2000亿,多则上万亿。电网大佬如果能把这部分电价余量有效降下来,善莫大焉,每年给发10亿工资都不为过。
同时,这部分降下来,也应该是即将开始的电力改革的“靶点”。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有效措施,改革的意愿与诚意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改革失败的命运,基本也就注定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