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神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虹化工”)作为一家主要生产无水硫酸钠(元明粉、芒硝)和工业硫化钠(硫化碱)的高耗能工业企业,从2006年“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开展第一年中的步履蹒跚,到今年8月超额提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其节能减排之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神虹化工5年来总共节能超过15000吨标准煤。按照环保部门规定的统一计算模式:节约15000吨标准煤,意味着少向大气排放120吨二氧化硫;而按照每减少1吨标准煤的消耗就可少向大气排放8.86公斤二氧化碳计算,15000吨标准煤则可减少132.9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今年1至8月,神虹化工共完成节能8000多吨标准煤。以工业燃煤折标系数计算,8000多吨标准煤相当于15000多吨原煤。按照目前市场中的原煤价格平均为350元/吨计算,总计可节约500多万元的成本资金。
量变 挫折中积淀力量
芒硝是轻工、化工工业原料。随其伴生的多种化学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医药等20多个行业。芒硝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燃烧大量的燃煤,属于相对典型的高耗能产业。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节能工作全面开展的第一年。面对来自资金、市场等各方面的困难,神虹化工虽经努力,却不得不接受第一年节能任务“败北”的现实。同时,由于未能如期实现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受到较大影响。
2007年,在经历了上一年度的“阵痛”后,神虹化工在这一年将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完成节能任务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淘汰了冷轧机等部分落后的生产设备,并进行了初步节能改造。
2008年,作为企业生产所必需的燃煤价格一路飙升,从最初的18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近400元/吨。面对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企业利润下降,以及技改目标任务的巨大压力,在这一年8月,神虹化工依然选择了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继续进行节能技改。
“开弓没有回头箭。节能技改既然已经开始,就不能半途而废。”回忆当年技改的过程,神虹化工负责人罗志洪说,当时放弃节能技改,等待企业的只能是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质变 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按照“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被列为四川省节能重点企业之一的神虹化工,节能任务为降低能耗10110.6吨标准煤。这意味着,该公司平均每年需完成2220.12吨标准煤的节能任务,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预期目标。
从2006年至2009年的4年间,神虹化工共完成了目标任务总量的64.5%,约6835.5吨的节能任务。而此时,距离“十一五”规划收官仅剩1年的时间,但距离预期节能目标还有35.5%的空缺。
罗志洪说,公司凭借在节能技改中逐步积累下的经验和初步取得的节能成果,最终在“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截至今年8月,公司共完成节能近15000吨标准煤,超过预期目标任务近5000吨。
5年总共节能超过15000吨标准煤。按照环保部门规定的统一计算模式:节约15000吨标准煤,意味着少向大气排放120吨二氧化硫;而按照每减少1吨标准煤的消耗可少向大气排放8.86公斤二氧化碳计算,15000吨标准煤则可减少132.9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发展 技改是企业生存之道
2009年1月,在经过长达4个月的可行性论证后,神虹化工投入约1011万元(企业自凑460万元,国家节能改造奖励资金550万元),启动了对企业生产用35吨、20吨燃煤工业锅炉的节能技术改造。其中,35吨燃煤锅炉节能技改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核,获得国家节能技术财政资金奖励。
改造前,该燃煤锅炉锅炉为半自动化运作。在运作中需要通过观察口和填料口,对煤炭输送速度、煤层厚度、炉膛温度,以及锅炉水位等进行人工观察和控制。这种较为落后的燃烧方式,最大的缺陷是不能保障燃煤的充分有效燃烧,浪费了大量的燃煤热能。改造后,该台锅炉的燃烧过程将全部实现自动化操作,工人只需坐在仪器前,通过摄像头就能对整个燃烧过程进行全面监测,然后按照规程拨动按钮,就能将此前需要人工控制的煤层厚度、煤炭输送速度等进行更为精确的控制。改造后的锅炉,可实现对燃煤的二次燃烧,将改造前的燃煤热效率从52%大幅度提升至81%。
持续5年的节能技改,让神虹化工在更趋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中尝到了甜头。今年1至8月,神虹化工共完成节能8000多吨标准煤。以工业燃煤折标系数计算,8000多吨标准煤相当于15000多吨原煤。按照目前市场中的原煤价格平均为350元/吨计算,总计节约500多万元的资金成本。
与此同时,节能技改在给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之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今年1至10月,该厂总共销售芒硝约20多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量增加近15000吨,企业效益得以稳步提升。
罗志洪说,在新一个五年计划中,公司将继续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高技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高技术在企业中的比重,以实现公司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