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特斯拉电动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特斯拉电动车已大举进入我国电动车市场。这在中国电动车界引发了一场争论。为什么美国电动车能在世界上迅速占领市场,而中国的电动车却未能见成效?一些专家发表评论说,“在中国,特斯拉模式不可复制”。他们的理由是:特斯拉推出的是高档智能化的电动车,而中国需要的是价廉的、低档的电动车。
其实,问题不在于特斯拉电动车是高档车还是低档车,而在于技术路线的选择。特斯拉选择的是“智能”化的技术思维,这一新思维的应用,带来的成本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低估。
目前国产电动汽车的电池主要为锂离子电池、一元电池、二元电池等。相对于特斯拉的三元电池,其能量密度比较低,使用寿命也比较短,因而有价格高、续航里程不长、安全性存疑等问题。而特斯拉电动车所使用的三元电池,在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强有力的控制下,的确做到了高安全、长寿命、续航能力强、性价比较高。而且,电池能量密度也比较高,约是我国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的两倍,因此大幅度增加了一次充电所能得到续航的里程。这一新技术,不仅可用来推进未来中国所需的高档车,也能用于研发各式各样的低档车,甚至还能应用于电动自行车。
特斯拉电池的突出优点是,安全度高,使用寿命长,有可能其一次性售价较高,但使用寿命完全可能是10年、20年,因而其相对成本就比目前各类电动自行车使用成本还要低,所以笔者很赞成在中国要推进特斯拉的技术方向。
发展电动汽车应引进新思维
不过,同样重要的是,也要看到特斯拉的确有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的重大缺点。
中国的国情是,大中城市居民居住面积一般比较拥挤,往往没有固定的停车空间,这就为电动车的充电带来巨大困难,而特斯拉的一次充电往往长达6~8小时。即使在城市规划中,设立专用的充电站,但如果每辆电动车,需占用40平方米的充电面积,而且长达8小时,像北京、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大城市,绝对找不出如此巨大的充电空间。
解决的方向之一是能否将特斯拉电池改为可置换的模块式电池?那么就能用“换电”取代6~8小时的充电时间,同时也大幅度减少充电站占用的空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大中城市就需要考虑“另类”思维。
解决方向之二是:中国是否还应考虑同时发展一些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佳,也可以置换,而且价格同样低廉,甚而更低廉的电池?如金属燃料电池、锌空电池、铝空电池、锂空电池等。这类空气电池能量密度一般均较高,安全性也比较好 ,而且十分便于置换。但这类电池往往有功率密度过小,不能适应车辆快速加速的需求。
这里提倡的一种新思维是,我们能否将各类性能不相同,各有优缺点且不同类型的电池,组合在一起,互补短长,从而探索出一条性价比高、安全性最好的道路。现在在能源领域,一个新出现的思维是相互弥补缺失的综合能源的研究,那么,中国的电动车,是否也应引进这一新思维?
是否应发展纯电动大型公共电动车
发展电动车,当然是大势所趋。但是,中国是否应大量发展“纯电动”的大型公共电动车,这就值得商榷。
发展大型“纯电动”公共电动车的理由是:首先,中国交通应实行公交优先;其次,用“纯电动”取代燃油量甚大、高污染环境的公共汽车;最后,大型“纯电动”将易于在大型车辆上优先实现。但问题是,“定点、定线、定时”运行的公共交通是否应采取“纯电动”技术来发展公共交通?
从满足节能减排的需要来讲,人们完全可以用在技术上已是十分成熟、售价比燃油汽车还要价廉的无轨电车,来取代高耗能、高污染的燃油型的公共汽车。其唯一的缺点是,前面一辆电车出现了故障,后面跟随运行的车辆就此堵塞在当地。但是在有了锂离子电动车技术以后,这一难题立刻可以解决。
解决的途径是在无轨电车上,加上一小块锂离子蓄电池充电装置,在出现压车的情形时,将“小辫子”拉下来,用锂离子蓄电池作为短时期的驱动的动力。这一技术所用到的电池甚少,其售价也不会比无轨电车高出很多,而且在营运过程中就能充电。所以在技术上,这是在近期就完全可以实现的技术,而且价廉物美。为什么不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应用?
其实,一切涉及“定时、定点、定线”运行模式的交通方式包括远距离大型货运车辆,都有望采取类似的技术来解决,而且还能做到价廉物美。但奇怪的是,这一显然有利于国计民生,又大幅度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却在中国迟迟得不到安排和落实。
笔者去过香港,香港的公共交通至今仍保留着有轨电车。而中国某些人却为了改善城市形象,下令全部拆除了有轨电车,甚而还包括无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