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解码”贵州省五大风电开发商(图)

2014-03-13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
0
[ 导读 ]: 贵州风能资源开发自2007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吸引华能新能源等24家具有风电开发资质的企业进山抢风。这些实力雄厚的著名新能源企业针对贵州风

贵州风能资源开发自2007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吸引华能新能源等24家具有风电开发资质的企业进山“抢风”。这些实力雄厚的著名新能源企业针对贵州风能开发有何不同谋略?他们如何把控高原云上的高难度风电项目建设?记者实地走访贵州省最具代表性的风电企业,逐一探寻他们的“风电密码”——

1、华能新能源:打造贵州首个“百万千瓦级”风企


  
夏天开满紫色韭菜花的韭菜坪风电场






风电人走向风光
 
 
海拔2900.9米的乌蒙山脉主峰——韭菜坪被称为“贵州屋脊”,这里也是贵州风电历史破“零”之地。
2011年5月17日,毕节赫章县韭菜坪风电场一期并网发电,我们在贵州的最高峰,第一个拉开贵州风电事业开发的大幕;2013年12月底,威宁乌江源风电场五、六期正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成为贵州省迄今为止单体规模最大的风电场。”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新能源贵州公司)总经理杨艳明告诉本刊记者,截止目前,他们已在贵州省建成并网投产了8个项目,分别为韭菜坪一、二期和乌江源一至六期,总装机容量为38.3万千瓦,截止到记者发稿时已累计发电9.89亿度。
华能新能源贵州公司在贵州已获得项目核准20个,总装机容量达97.75万千瓦,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15年底,建成贵州省第一个百万千瓦级的风电企业”,杨艳明信心十足。
拓荒者的艰难“追风”路
2013年12月13日,韭菜坪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超过10米,山顶上的植物结满冰花,寒风刺骨,建在海拔2869米山头上的15号风机是目前贵州省风机的“第一高度”,站在风机下,除了感觉到呼呼转动的巨大叶片,记者几乎什么都看不见。据韭菜坪风电场工作人员胡辉介绍,山上全年有200多天都下大雾,他们就像生活在海市蜃楼之中。
杨艳明告诉记者,2010年韭菜坪刚开始建设时就遇到贵州30年一遇的凝冻,“这里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交通不便,农民种植的土豆都要靠马驮人背,才能拿到集市去换钱。一个山头一台风机,每个山头都要修路上去,这些道路都是一公里一公里拓荒出来的,称这里是全国施工条件最艰苦的风电场毫不夸张。”杨艳明说,高海拔作业,那时候工程建设部就设在一个小镇上,长期缺水缺电,很多参与前期建设的工作人员,最长的记录是一个月不洗澡。
路修好了,如何运输长达四十几米的风机叶片、二十几米的风机塔筒或重达60多吨的风电主机舱进入风电场,又是必须攻克的难题。“在坡陡、弯急、路窄的公路上,叶片太长会扫到一些沿途的民房,涉及老乡的房屋拆迁,每转一个弯都是考验;机舱太重,卡车爬不动,需要通过拖车和推车前拉后推;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怎样避让溶洞、平衡水土保持和协调矿产压覆问题也是难点等。”杨艳明向本刊记者介绍:“针对贵州的开发特点,目前我们首创的叶尖前置式运输方式,大幅降低风机叶片运输时的转弯半径,基本解决了运输途中需拆迁房屋的难题。此外,我们还研制出加热型测风仪,确保凝冻天气也能有效测风。获得准确数据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建设,我们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解决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韭菜坪第一台风机并网发电那天,我没在现场,但那种百感交集的心情永生难忘。”杨艳明回忆。
从韭菜坪风电场往威宁方向翻越十几个山头,大约50多分钟车程,就是同属华能新能源贵州公司的乌江源风电场,这里的海拔高度也在2500米至2760米之间,由于有了韭菜坪的建设经验,乌江源风电场一至四期,装机容量为19.8万千瓦,共计133台风机,从2011年3月1日工程开工建设,到第133台风电机成功并网运行发电,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韭菜坪的风速平均值能达7米/秒,乌江源在6.7米/秒左右,都属于贵州风资源最好的地区,但面临的天气考验也最大。”乌江源风电场彭场长告诉记者,首先是雾大,有时经常连续20天都是雾天,空气湿度达到90%以上,严重拖延风电安装工期;其次是雷电天气多,打雷时可能导致风机部分小元件被烧坏,“影响最大的还是凝冻,测风结果显示韭菜坪、乌江源区域,每年11月至来年3月份期间风速最大,风资源处于旺季间,但也是最容易发生凝冻灾害天气的时间区域。”彭场长说,贵州的冻雨会将冰块死死地附在风电机叶片上,且久久不融化。要命的是,风电机叶片本身并不带电,不发热,对附在叶片上的冰块完全无招,风电机叶片一旦负重过大,势必影响叶片转速,最终直接影响发电。
虽然风电场的建设已颇具规模,风电员工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除了要面对恶劣的天气环境,现在最让彭场长头疼的是偷盗现象,“2013年就发生了4起较大的偷盗电缆事件,每次的损失都在10万元以上,当地派出所警力不够,我们现在只能自己组织巡逻队巡察防范。乌江源风电场所辖面积104平方公里,最远的大法山33号风机离升压站有17公里,我们每晚都要从11点巡逻到凌晨2、3点钟。”彭场长无奈地说。
华能人的高原“风”谋略
虽然高原风场建设的成本和难度都远远高于平原,但华能新能源在贵州迅速开发风能资源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据介绍,目前华能新能源贵州公司在贵州已经投产并网的韭菜坪风电场一、二期项目共建设风机56台,装机容量8.4万千瓦,投产到2013年12月10日累计发电3.98亿度;乌江源风电场一至六期共建设风机199台,装机容量30万千瓦,投产到2013年12月12日累计发电量5.82亿度;在建项目5个,其中赫章大韭菜坪、石头寨一二期项目装机容量9.9万千瓦,预计2014年初建成并网;威宁仙水坡、雪山灼圃及盘县老黑山项目,共计14.85万千瓦,预计2014年7月30日建成并网发电。
目前,华能新能源在贵州的风电项目累计投入已达到50个亿,到2015年建设成为贵州第一个百万级风机企业,预计到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40至150万千瓦,累计投入140个亿。”杨艳明介绍,近年来,华能新能源作为每年投产200万千瓦、年年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的风电行业大型企业,连续几年发展速度位列全球第一。2011年6月,华能新能源在香港成功上市,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中国新能源领域的领军地位,而被总公司列为风电开发计划“第二梯队”的贵州,正凸显出越来越明显的发展优势。
  华能新能源计划在全国重点打造7个百万级风电基地,分别是辽宁、内蒙、云南、山西、陕西、四川和贵州,其中内蒙和辽宁已经建成,而贵州即将建成第三个基地,此外,我们还在2013年参与贵州分散式接入风电招投标,共中标装机容量为23.2万千瓦的项目,占全部招投标项目的19%份额”,杨艳明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华能源新能源在全国20个省区拥有风资源储备,但目前西北、华北弃风限电严重的情况下,从西南地区来看,云南的风电项目由于受到电源结构影响发展基本“叫停”,而贵州对风电发展非常支持,因此总公司在西南地区对贵州的投资比重也在逐年加大。
杨艳明指出,华能新能源公司首先提出专业化与区域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率先开展风电场个性化设计,树立了高原、平原、戈壁、滩涂、沼泽、海上等特殊风电场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拥有不同风电场类型的施工组织经验,在同业及可比公司中走在前列,这些都是其未来将进一步占领贵州风电市场份额的有力技术保障。
碳交易,贵州风电人必须面对
据了解,一台风机的使用寿命约为20年,在保持年发电量达到2000小时的前提下,平均一个5万千瓦的风电场投资回收期为11年。
“虽然华能新能源实力雄厚,但我们同样面临成本的压力。”杨艳明坦言,就韭菜坪的具体施工情况来看,风场单位千瓦造价在8800-9000元左右,其发电成本为0.5878元/度。目前国家核准的贵州风电上网电价为0.61元/度,也就是说,每发一度电只有0.022元的利润,也就是企业每发一度电只盈利2分钱,企业管理稍有不慎、成本控制不好就会亏损。
杨艳明表示,站在企业的角度,一方面希望国家继续保持并提高对风电产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预测未来几年随着风机技术的提高,风机设备价格逐渐降低,风电的建设成本有望减少,此外,风能作为一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华能新能源也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进行“碳交易”尝试。
据统计,截止发稿时,目前华能新能源在贵州已投产并网的项目共累计发电8.98亿度,按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测算,每年可节约标煤234万吨,相应可减排二氧化硫6575吨、一氧化碳88万吨、二氧化碳90万吨。
“199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决议通过的《京都协议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严格执行碳交易政策,为完成减排指标的一方通过支付拥有清洁能源指标的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通过碳交易的中介机构平台,国外向中国新能源企业购买清洁能源指标的情况屡见不鲜。”杨艳明透露,借助华能新能源总公司现有的“碳交易”渠道,贵州的风电项目已迈出了“碳交易”实践的第一步,有欧洲的企业已购买了韭菜坪产出的清洁能源指标,“虽然获得的收益并不高,但这是未来风电企业运营的方向之一,也是贵州风电‘碳交易’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杨艳明说。
尽管华能新能源在贵州风电场项目仍处于投资回收期,但其为当地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却非常可观。据介绍,风电项目首先修建或拓宽了高山上的道路,方便了山上居民的出行,他们种植的土豆等农作物现在可以依靠摩托车和汽车来运输了,而一个风电场的建筑材料、食品采购等均在本地,此项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10%以上,如韭菜坪风电场在这方面的支出就达到5000万元左右,同时,华能赫章韭菜坪风电场每年纳税3500多万元,华能威宁乌江源风电场纳税则达到8000多万元,同时还能解决部分当地的劳动力就业,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作出了的突出贡献。




2、中广核:核电巨头入黔“风驰电掣”

                                                                       龙里风电场




                   中广核员工




风机站里的牧场
 
中广核贵州龙里风力发电项目部日前发布消息称,该项目全部四期建设已进入尾声,96台风机实现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万千瓦,上网电量约3.54亿度,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万吨,同时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7万吨,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作为建设我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知名核电巨头,中广核涉足风电行业“意味深长”,在贵州的发展速度更是“风驰电掣”。
“龙里风电场只是中广核进入贵州的第一个项目,目前该项目的五六期建设也准备启动,预计2014年底将投入并网。此外,我们在贵定和麻江规划的4个风电场也已于2013年底核准开工,这四个项目共用一座220KV升压站,总装机容量17.5万千瓦。”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总经理高龙告诉本刊记者,未来该公司的风电项目将主要集中在贵州黔南、黔东南、遵义及铜仁,其中黔南是发展重点。“目前我们已累计投入风电建设资金20亿元,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1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届时总投资也将突破百亿。”
据介绍,中广核在贵州的“能源计划”始于2009年,中广核集团与贵州省签订的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在全面获知贵州省开发清洁能源项目的设想及建设规划后,从2010年起,中广核正式启动在贵州的测风工作。
“根据《贵州新能源十二五规划》,中广核获得目前贵州唯一的核电项目建设路条,拟投资600亿进行建设。但由于目前核电的行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预计要到十三五期间才能‘解冻’,目前以勘测和选址工作为主,所以现阶段,中广核在贵州的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就是风电项目。”高龙说。
高龙指出,中广核是我国核电的先行者,作为大型央企,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将显露无疑。同时,风电和火电、水电比较起来,前期投资大约是火电和水电的1.5倍,但之后的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较低。而且,风力发电场不会产生废气、废渣等排放物,几乎可以达到零排放,非常低碳,即便是风机用的润滑油,也可以回收再利用,清洁优势、可持续利用优势更加明显,商业化前景更为可观,其有望与光伏一同成为未来中国能源构成的“主力军”。虽然我国风电行业结构调整、产能优化尚需时日,但目前中广核风电市场开发网络已基本覆盖中国各省区,在风电行业已占有一席之地。
“从中广核全国的风电建设重点来看,由于受到弃风限电的影响,位于北方的风电项目如今发展缓慢,因此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整个战略重点南移,着重发展长江以南的地区,贵州由于政策环境较好,是中广核的发展重点之一,投资规模排名前三。”高龙透露。
中广核进入贵州进行风电开发,最大的阻碍仍是建设难度。
2013年11月底,记者来到龙里风电场进行实地采访,看到山路陡峭蜿蜒。据风电场场长叶升鹏介绍,龙里风电项目的年平均风速为6米/秒,平均海拔高度1800米,最初进场建设时也是困难重重,“贵州公路的基础条件很差,而风机运输的设备都很重,这就要提前做好很多准备,譬如要抢在汛期来临前把运输途中的桥梁进行加固等。正常情况下,完成一台风机吊装需要的时间大概是1天半,可往往把风机运进风场,短短几十公里的路程就需要两天时间。”叶升鹏说。
龙里风电场所辖范围有200平方公里,管理的人员却仅20人左右。在升压站的主控制室,记者看到现代化的风电技术已经完全实现远程遥控,电脑屏幕实时显示着每一台风机的运转状态,正在发电还是待风状态或是出现故障,“如果遇到故障,我们就会前往查看,自动化的程度非常高。”叶升鹏介绍。
“善用自然的能源”是中广核的企业理念。本刊记者在龙里风电场看见,风机与草原融为一体,景色非常美丽。高龙告诉记者,中广核只做清洁能源,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中广核任何项目建设开始都是环保监理首先进场,“就说龙里风电项目,这里的地质环境复杂,土层稀薄,满山都是煤矿、铝土矿,为减少植被破坏,从进场线路设计到周边村民的水源保护我们都精心规划,平均一个5万千瓦面积的风电场就要投入500至600万元用于恢复生态。”
据了解,除了保护生态,中广核还主动为村民修整路面,并且向龙里草原乡捐资助学。当地村民不仅对风电场的建设工作很支持,清洁能源的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正在建设的贵定风电项目,我们准备上2.5兆瓦的风机,与之匹配的叶轮直径将达到121米,这可能将成为贵州最大的风机。龙里风电场五、六期建成后,该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将超过30万千瓦,这样的高原风场规模在全国也不多。”对于中广核在贵州的行进“节奏”,高龙胸有成竹。



3、大唐桂冠:黔北“风圈”领跑者

盘县四格风电场雪景

桂冠电力曾于2013年10月28日发布晚间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贵州遵义太阳坪风电场(48MW)工程项目,工程总投资43120.53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8624万元。

负责以上项目建设的桂冠电力全资子公司大唐桂冠盘县四格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桂冠”)总经理戴涛2013年12月20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开工在即。“4.8万千瓦规模的风电开发项目在遵义落地,尚属第一个。从2014年起,以遵义为核心地带的黔北地区将是大唐桂冠风电开发的重点之一,未来预计总装机达到80万千瓦,总投资约80亿元。”

“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排名第二的控股子公司,属上市企业。公司坚持以红水河流域开发为主线,以水电开发与运营为主导产业,适当发展其他清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贵州,被列为其开发清洁能源的重点地区。

在大唐桂冠“领跑”黔北风圈之前,更广为人知的是其在盘县四格乡坡上草原牧场开发的四格风电场。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14.25万千瓦,分三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年平均上网电量3亿千瓦时。其中,四格风电场一期装机容量4.75万千瓦,安装19台单机容量2.5MW风电机组,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19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是国内首个单机容量最大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数字化升压变电的内陆风力发电场。截至目前,装机容量为4.75千瓦的二期项目也已投产并网,一、二期累计发电量1.5亿千瓦时。此外,该项目三期4.7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也已获得贵州省能源局核准。

“盘县作为贵州煤炭大县,火电发展较快规模较大,随着四格风电场的建设投产,弥补了其清洁能源开发的历史空白。”戴涛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约9.78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13434.1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660.5吨、二氧化氮排放量约942吨、一氧化碳排放量约23.7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53万吨,有利于改善盘县能源结构,缓解盘县电力工业的环境保护压力。“由于坡上草原属省级风景区,风电场建设之初就对生态保护高度重视,两期共投入1200万元专门用于植被恢复种植优良草坪等,因此,本风电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戴涛说。

除盘县外,大唐桂冠还在遵义、兴义等地进行测风,根据测风数据,规划总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共计10个左右的风电开发项目,其中遵义占到7个。12月26日,正安天楼风电项目完成了核准。目前,洪关太阳坪、正安天楼、兴义白龙山等三个项目待建中。

“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的四格风电场的风速在6.5米/秒,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的遵义太阳坪的风速则可以达到7.1米/秒,黔北风资源的良好程度并不亚于毕节、威宁这些一直被外界最为看好的区域。”戴涛介绍,太阳坪山脉延绵十几公里,两侧都是悬崖峭壁,地带狭长,风向为稳定的西南风,因此无论夏季或冬季,两个主方向都能兼顾来风,基本不受影响,综合全年的数据,平均风速就显得较高。

据悉,太阳坪风电场一期装机容量4.8万千瓦,两期累计达9.6万千瓦。其中一期安装24台单机容量20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年平均发电量为1亿度,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约3.44万吨。此外,大唐桂冠还与遵义市政府签订了《遵义市风电场开发合作权协议》,协议未来在遵义地区开发总装机50万千瓦,预计总投资约45亿元的风电项目。


 

4、中国水电贵阳院:“风水并进”多元经营

和水打了56年交道的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水电贵阳院),已经把目光转向另一种再生能源——风。中国水电贵阳院院长潘继录说:“风能是清洁的、储量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位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的花溪区高坡乡,有一个美丽的云顶草场。根据贵阳院的前期勘测数据显示,这里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2012年6月,贵阳院全资投入,成立了“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花溪云顶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云顶风电场的建设和管理。半年不到,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就正式并网发电。这也是贵阳市第一个风力发电场。

云顶风电场要安装50余台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7.95万千瓦。第一期工程安装有33台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这33台机组平均发年电量1亿度。截止目前,二期工程完成,风场年总发电量将达到1.62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38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61吨。此外,每年还可节约用水,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和温排水。

据悉,贵阳院已经或准备在惠水、织金、安顺、晴隆等地建设风险项目。此外,贵阳院还承担了贵州省盘县四格、威宁雪山、韭菜坪、乌江源、辽宁阜新彰北、肯尼亚伊索洛、布比萨、恩贡等国内外一系列风电场近200万千瓦的工程勘测设计任务,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通辽市、四子王旗等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近8000万千瓦的规划任务。

同时,受贵州省能源局委托,贵阳院还承担了贵州境内其他设计院编制完成的12个风电项目可研报告评审工作。

“设计单位转变理念,主动投资风电项目,实现多元化经营,这在全国也并不多见。”贵州省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卓军如是评价。


 

5、国电龙源:深度开发威宁风能


 

威宁县西凉山风电场
 

   记者从贵州省能源局获悉,龙源电力在贵州省已投产风电项目3个,建成并网装机容量14.85万千瓦。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是一家以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为主,同时兼营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发电企业。

该企业在贵州的主要投资项目马摆大山和西凉山风电场分别位于威宁县麻乍乡、双龙乡境内。该地区海拔约2700米,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速较大,风向稳定,风能分布集中。马摆大山测风塔8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7.19米每秒,年可利用小时数约2100小时;西凉山测风塔8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6.96米每秒,年可利用小时数约2100小时。这两个项目均由国电龙源集团贵州风电公司负责建设,各采用33台1500千瓦机组,装机规模均为4.95万千瓦,动态总投资为9亿元。据测算,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项目相比,马摆大山风电场投运后,年发电量为9785.4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425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4194吨、二氧化硫排放548吨;西凉山风电场投运后,年发电量为9849.6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447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4802吨、二氧化硫排放552吨。

据悉,国电龙源电力所属贵州威宁县龙头山项目、普安县横冲梁项目2013年12月获得贵州省能源局核准。其中,龙头山风电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装机容量4.95万千瓦,平均海拔2700米;横冲梁风电项目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装机容量4.2万千瓦,平均海拔2000米,两个项目均属高海拔风电场。

截至目前,龙源电力在贵州省已累计核准容量达58.65万千瓦

 

 
关键词: 贵州省 风电
0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