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开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进入了一个滞销调整的发展阶段,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历年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86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16%,利润总额下降35.44%,销售利润率由2010年的10.78%下降到5.9%;2013年,93家企业与上年同比,销售收入又下降11.74%,利润总额下降32.56%,盈利能力滑坡远大于销售收入。时至今日,工程机械行业仍然看不到明显的反转迹象,企业发展和经营难度越来越大。
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有的企业在等待市场企稳回暖,有的企业显示悲观,有的企业正在调整发展战略。总之,这些企业都在思考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思考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路线图,思考本企业当前的发展措施和发展动力。在此,根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里程和特点,谈一些浅解,参与共同启示。
高速发展源于五大动力
首先,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工程机械快速发展的辉煌业绩,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路线图下创造出来的,可以引以自豪,但不值得骄傲。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社会活力和人的潜力不断释放出来,工程机械和其他行业一样,一批高成长型企业脱颖而出;二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程机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进行密集技术引进和样机的模拟仿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中成效突出的一个行业,技术来源便捷,继承性好,研发成本低;三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大量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开发区建设等方面的高强度投资环境,为我国工程机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大市场;四是具备基本素质的廉价劳动力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五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国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一直处于5%左右的上升通道,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和小型及多功能工程机械增长率达到7%,助推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大发展。
调整方向适应新形势
如今,这些发展要素正在逐步淡出,表现在市场保有量正从需求增长型向饱和更新型转换,固定资产投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产能过剩促使无序竞争加剧,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步弱化,国际市场萎靡不振,产品技术发展由引进和模拟仿制为主向原始创新发展,创新难度、创新周期、创新成本都在加大。因此,我国工程机械面对上述发展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的转型,必须调整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才能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第一,市场竞争方向要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移,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切割更大的市场份额,扩大发展空间。
现在,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制造业大国,但国内市场仍有35%以上份额被国外品牌占领,特别是挖掘机、电梯行业仍然是国外品牌统领国内市场。在国际上,我国虽有11家企业进入国际工程机械前50强排序,但国际化指数平均只有7.62%,而美国为52.19%,日本为57.84%,德国达到86.6%,瑞典高达96.14%。因此,我国工程机械本土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发展余地,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向发展中地区产能转移和并购国际品牌等举措,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我们要学习家电行业中的海尔、格力等品牌精神,敢于在日立、东芝等大牌公司旗下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并在国内市场逐步取代。在本行业中,也有像徐工集团的汽车起重机、三一重工的砼泵车、昆明中铁建的路轨机械、航天动力的液力变矩器、中鼎股份的密封件、恒立油缸等品牌。这些品牌并没有感到太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因为他们在中高端市场中打开了局面,逐步成为行业领跑者之一。
第二,要集中力量建设国际化品牌,以品牌效应去分割更广阔的市场。
一个信誉好的品牌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生存的灵魂,是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品牌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一是品质,包括产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舒适性、节能、环保等硬指标,这些指标不仅要达到行业、国家及国际标准,而且必须有超越的能力,即以客户需求为引导,始终保持先进性;二是能够不断提升售前与售后及应对细分市场的服务能力,将现代装备制造业服务理念植入到企业全体员工,变被动为主动;三是有持续创新的发展机制,品牌后面一定有一支团结、奋发向上、不断创新进取的人才团队。这些内涵是建设国际化品牌的最基本要素。
第三,企业重组整合要向规模效应方向发展。
企业的产业链规模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重要支撑,没有规模效应,就不可能将生产和销售成本降低到最合理的区 间内,服务链得不到延伸,更不能支撑创新研发体系的有效运行。我国工程机械从“十五”到“十二五”期间,由于国内市场的大力驱动,使行业规模得到快速发展,但也有些企业在地方本位主义和GDP高增长要求的压力下,以求做大,促使企业被动的兼并、收购与自己产业链无关的弱势企业和没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这种以卵投石的发展模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特别是进入一个已经是产能过剩的产品领域,要慎之又慎。还有些企业怀揣着“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当家理念,这种理念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过了一阵子小康生活,但现在这种发展环境已一去不复返。因此,在当今国际工程机械强手林立的形势下,要多考虑同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强弱并购,在每类产品中竞争出几个旗舰型企业,以整合行业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发展格局。
第四,把行业发展支持重心由主机转向关键零部件、相关原材料等基础技术。
几十年来,对工程机械行业支持的政策面一直偏向于主机产品,包括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财政与税收的优惠等等;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央、地方、企业三者都热心于主机制造企业的发展,项目建设见效快,地方有政绩,三股力量扭成一股劲,使主机集成创新技术及创新能力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但这些中高端产品,有人认为是“空心萝卜”,其内部的关键配套零部件大多数是从发达国家制造商手中进口,其依赖性和受制于人的趋势不断显现,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受到抑制,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瓶颈。因此,对工程机械行业基础技术的支持势在必行,要建立跨行业、跨专业的创新研发平台、融资平台、发展基金、协调机制,加快主机企业与相关零部件、原材料等科研与生产企业紧密合作的步伐,其中政府与财政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是关键。
工程机械行业调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和措施涉及到方方面面,这里不一一阐述。现在,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也正在使出浑身解术,挖掘创新要素。但这些创新要素,都应围绕方向性战略决策展开,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