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绿色建筑以其绿色、节能、科技、舒适等特点,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贵阳市息烽县,就坐落着全国首家三星级绿色医院——息烽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这座大楼虽然外表看来普通,却集20多种节能技术成果于一身。
绿色医院对患者而言,能提供怎样的舒适?对于保护环境方面,又有怎样的意义?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患者:地板暖和,空气新鲜
今年10月,家住息烽县养龙司镇的邓祖品在工地上干活时不慎脚踝骨折,住进了刚刚建成的息烽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
邓祖品在医院一住就是两个月,他很快就发现,这家医院跟平时看病的医院不一样。特别是入冬以后气温走低,每次有亲友来看邓祖品,没坐一会就会好奇:“也没看医院哪里有装空调啊,怎么感觉这么暖和?”
每当这时,邓祖品总会神秘地卖起关子:“你们先摸摸地面!”“咦,这地面竟然是热的,为什么呢?”面对亲友的问题,邓祖品打开了话匣子:“听医生护士说,这个新大楼是全国第一个三星级绿色医院建筑,用的都是高科技,不装空调也能冬暖夏凉。再好好闻一闻,病房里根本没有消毒水的味道……”
启用智能新风系统后,配液室里基本闻不到消毒水的气味。
“果然没有味道,而且病房里空气很新鲜,一点也不闷!”亲戚朋友们吸了吸鼻子,对邓祖品所说的“高科技”赞不绝口。
寒冷的冬天里,十几层新的住院大楼里每层地板都是温热的,每间病房里都流动着新鲜的空气——这一切,都是绿色建筑的功劳!
专家:绿色科技让医院更“聪明”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六类指标,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作为该项目的实施单位,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刘新海介绍说:“目前,住院大楼的宜人温度、新鲜空气,主要功劳都得依靠地源热泵系统、esv智能新风系统和蓄能型双面冷暖辐射系统等。因为绿色技术成果的运用,医院变得更‘聪明’了。”
那么,绿色建筑到底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呢?刘新海带记者来到住院大楼的负一楼。在这里,记者看到无数的管道和一个巨大的压缩机。
“根据测量,地下水的温度常年在17度左右。地源热泵系统的原理,就是在冬天通过管道把冷水与地下水进行‘换热’,这样温度可以达到10度左右。然后由眼前这个压缩机不断抽取热量,再将热量集中供应到楼上。”刘新海的讲解让记者明白了其中的奥秘——眼前的压缩机相当于一个热量转换器,难怪会一边冷一边热。“通过分布在楼层里面的管道,热能会均匀地传到每个房间。”
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的热量被集中供应到大楼内部。
而esv智能新风系统,则是通过分布在每层楼道两端的大型数字空气处理机组,先将空气进行加温、加湿、去尘等处理,然后再送到每间病房里。在病房里,记者看到进风口处有一个传感器,esv系统传感器可检测出每个房间的二氧化碳浓度,根据情况进行智能送风,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新鲜流动。
院方:每年可节省85万元运行费
“新的住院大楼是今年10月份建成投入使用的。”息烽县人民医院院长蔡显斌介绍说,当初之所以想要建设低碳、节能的绿色医院,最吸引人之处,是每年可以节省相当可观的运行费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增量费为676万元,但是每年可节能382.99吨标准煤,节能率为42%,每年总运行费用可节约85.16万元。”
除了节能、减排和节约运行成本,绿色医院对于住院病患更是呵护倍至。“用地源热泵系统代替传统中央空调,可以减少噪音,为病患创造安静的休养环境。同时,由于系统导热非常均匀,病房的体感温度也更舒适。”蔡显斌说。
esv智能新风系统不仅可以保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质量,还能避免病房与病房之间的“交叉感染”.“这对于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治疗,作用更为明显。”
智能新风系统能避免病房与病房之间的“交叉感染”.
蔡显斌说:“有些疾病容易通过呼吸道传染。智能新风系统通过调整进风量和排风量,使病房内形成负压。这样一来,病房内只会进风,而病人呼出的空气则通过管道排到医院外部,保障了医院各病房内空气的相对独立性和纯净度,可有效减少病人、护士和医生之间的相互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