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开始,开县将农村沟渠堰和机耕便道等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纳入政府重要民生工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开县大部分水稻主产区渠堰修葺一新,便道四通八达,直接辐射稻田面积达10万亩。
在开县赵家街道开竹村,通畅的沟渠和铺上碎石的机耕便道让人眼前一亮。当地村民介绍,村里的沟渠都建于上个世纪,大部份沟渠淤塞、损毁严重,无法有效发挥抗旱防旱作用,每到水稻栽插或伏旱,渠堰都会不通,导致有水不能灌,部分水稻因旱受灾甚至绝收。而机耕便道多数地方都通不了车和农机设备,给种粮户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村里的种植大户陈流江,今年流转了13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现在渠堰通了,路修好了,他对来年继续种植水稻充满信心:“原来的水沟没起作用,不能种水稻,就种的玉米,今年水沟整修了,就全部种的水稻。还有道路现在修好了,我这片100多亩田,就能实现全程机械化,拖拉机、收割机、汽车都能进来,每年至少能减少成本2.5万元。”
“今年我们新修渠堰26条14公里,机耕便道9条近5公里,解决了种粮大户的难题,发挥了较好的效益。我们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继续实施这个项目,为全县的粮食生产作出新的贡献。”开县农委副主任王洪开介绍道。
据了解开县一直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形式,每年安排财政资金以奖代补,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管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还将逐年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力争实现粮食产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