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国电南自”),前身是民国政府中央水利处组建于1940年的“水工仪器制造试验工厂”。在七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南自创造过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的多项第一,被誉为中国自动化技术的摇篮和孵化器。
1999年,南自总厂优质资产分拆成立国电南自,在上交所[微博]挂牌上市,是国家电力系统首家高科技上市公司。
2013年4月,黄源红从北京的华电集团总部空降国电南自,接任总经此时的国电南自近五千名职工分布在三地的七个园区,拥有近六十家各类公司,经营专业也从传统的电网、电厂、水电自动化专业扩展至轨道、信息、等离子点火、安防监控、智能一次设备等多个领域,并涉足国内外总包业务。
但规模型快速发展并未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国电南自的业绩并不尽人意,长期积累的管理问题日渐显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力自动化行业中,市场份额出现下滑。
如何完成转型、打造升级版的国电南自,是新任总经理黄源红需要解决的难题。如今上任一年有余,黄源红已对国电南自完成初步的调研摸底,对于公司未来的布局与管理,其有哪些想法?为此,记者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您履新国电南自已一年有余,您认为国电南自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黄源红
:客观来讲,跟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除去一些其他因素,管理上的“管而不理和理而不管”,是这几年国电南自业绩有所下滑,与主要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电南自有辉煌的历史、深厚的品牌,同时积累了较好的技术、较强的专业实力,但规模型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问题。如在战略上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在资金实力不强、管理尚未跟上的情况下进入不熟悉、不擅长的行业,造成目前人多、地多、子公司多,主业亏损的局面。
最近几年对外投资了很多项目,但原有的核心业务反而投资不多。5年来,总共投了20多亿,一块是地产项目;另外一块是参股其他公司,投资的专业跨度迈得比较大。
在主营业务上,这几年一直没有很好的利润增长点。前两年虽有利润,但公司主营业务的利润很少。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研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创新能力出现下滑,技术更新变慢的问题。公司从一个本应“轻型化”的高科技企业变为资产重型化、主业不集中、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的企业。
记者:国电南自近日发布了2014年前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公司2014年1-9月份经营业绩亏损额高达1.77亿元。面对亏损局面,您将采取什么措施止损?
黄源红:
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保质舍量,志在长远。一是系统设计深化改革工作,对诸多历史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逐步解决;二是通过调整管控模式,将过度放权的“母子公司”模式调整为权责分明的“事业部+子公司”模式;三是坚决推行精细化管理,强化投资、人资、财务、营销、采购管理;四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此外,不片面追求规模,不盲目涉足不熟悉的领域。
国电南自的专业实力仍然雄厚,在一些技术和产品上仍然具备很大优势。10月份,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发布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第一批、第二批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专业检测合格产品公告,在已经测试完成的全部六项“六统一”测试中,国电南自取得了3个第一,3个第二的好成绩,综合排名第一。由此可见,国电南自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通过聚焦主业、转型调整,我们一定会取得突破。
转型的方向
记者:面对公司的问题,您在哪些方面做了调整?
黄源红
:2013年4月份起,就开始考虑战略调整。因为我不是做电力自动化专业出身,所以上任后花了较长时间深入了解公司的情况。2013年年底,在实地走访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经过多轮讨论,敲定了“聚焦主业,矢志研发,打造核心产业;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提升南自品牌”的发展思路,确立了“聚焦主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
聚焦是指在业务布局、专业发展、资源配置、人才结构方面向主业聚焦。
主业是指智能电网、电厂与工业自动化、信息与服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四方面的业务。除传统的继电保护专业,国电南自的火电厂 DCS、DEH和交通的牵引系统以及综合监控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信息与服务方面主要给企业提供综合的信息系统,数据库、核心ERP也在培育。节能环保业务上,拥有高频电源、静电除尘等新技术,光伏总承包、风电设备都在做,水电上是侧重保护和自动化设备。
转型方面,是指从投资拉动向研发和创新驱动转,从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从以往的产品为主向产品和系统并重转;从“母子公司”管控向“事业部+子公司”管控转。
升级,是指管理要从粗放到精细,技术要从止步不前到重返领先,资产要从低效到高效、人才从平凡到卓越,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南自升级版。
前几年,我们投出去大量资金,但是效益不好,所以现在要控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今后的投资,必须围绕公司核心业务,必须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的不再触碰。
以前的南自侧重单个产品,现在要转型成产品与系统并重,注重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加上我们的核心产品,可以有效提高业务的技术含量,进而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事业部+子公司”模式能解决本部“空心化”大量亏损、子公司盈利却要交税的矛盾。2007年,南自总厂和国电南自实现了一体化整合,原总厂下属的许多子公司管理水平低下,整合到总公司后,没有提供一套规范的管理系统,管而不理,任由发展,积累了一系列问题。所以管理方面,要从粗放到精细。技术上,则要加大核心技术的投入,争取重返技术领先。
坦率讲,前几年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接下来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保证主业有竞争力。主业有较强的竞争力,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记者:那么,转型升级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上都有哪些进展?
黄源红
:2013年6月,提出要建立一套精细化管控体系,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1月一切就绪,12月开始推行。总体而言,就是明确岗位配置,优化管控模式,固化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公司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科技研发、市场营销、生产运营、投融资管理、风险防范、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财务原来分散在子公司,缺乏管控,风险较大,8月份率先将财务进行了集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上,调整经营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激励方法。营销管理先后出台多项制度,涉及合同评审、代理商管理、内部营销协作等多项内容。采购方面建立与ERP有效融合的物资采购系统,通过集中采购、阳光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记者:经过一系列的整改,您给公司设定的目标是什么?
黄源红
:我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网业务,一定要做国内前三,目前市场总量排第四,我们有信心重回前三。工业自动化里面两个主要专业,一是火电厂的DCS、DEH,目前能排到前三,我们希望火电DCS业务能争取国内厂商排名第一;轨道业务目标是要从第三提升到第二。配网和直流设备市场,一直是国电南自的弱项。配网方面,我们希望能赶上去,目标是明年年底,与主要竞争对手身处同一方阵,达到基本一致水平。
记者:对于国内电力自动化企业走出去的问题,您是怎么看的?国电南自的国际化目标是什么?
黄源红
:目前有的专业,比如轨道交通、火电厂DCS,走出去一般以“借船出海”的方式。其他企业在国外拿到总包项目,我们做它的供货方,提供产品、设备和技术服务。
国电南自暂无国际化目标,一是国际化需要企业时间和经验上的积累,专业的国际化人才是我们缺少的;二是需要思维方式的改变,国外项目与国内项目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当然,国外的项目,只要有机会获得,我们就会积极稳妥地去做,锻炼队伍,为未来的国际化积累经验和实力。但是,我们不急于走出去。在国外做砸一个项目,不仅品牌会倒掉,而且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原则是谨慎决策、风险可控、量力而为。
记者:您到国电南自一年半,华电集团是否给您明确任务,要求多长时间扭转国电南自的局面?
黄源红
:集团公司更多给予的是支持。转型升级需要信心,更需要耐力。目前,我们已经确立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的管控体系,各项改革措施正在稳步推进当中。只要我们勇于挑战,上下一心共同面对发展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有正视不足的勇气和力量,国电南自扭亏为盈、重返领先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