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似乎并未敲开银行的门。光伏企业尤其是民营光伏企业还是拿不到钱。
“我们在开发的时候把银行、企业都叫来了,企业说需要银行支持,银行说也支持企业,但双方还是走不到一起去。”近日于上海举行的“分布式光伏应用与金融创新大会”期间,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会长朱元昊对澎湃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表示,“很多光伏企业都让银行吃到苦头了,所以(银行)对光伏其实很害怕,比较谨慎。”
作为国内光伏企业信贷融资的风向标,国家开发银行自去年便对分布式光伏开出绿色通道,并将扶持对象扩大至中小企业及自然人。此后,尽管部分银行积极备战光伏项目贷款,但同等幅度的松绑并未大规模复制推开。
“其实主力只有国开行,其他大的银行都还没大规模地起来。”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客户二部副总经理杜毅称,鉴于此前银行在光伏制造端损失惨重,加上电站组件衰减等诸多风险,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于分布式依然态度谨慎。
一位无锡民营光伏企业的参会人员表示,在其接触银行贷款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对于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放贷政策都很不稳定,“一会儿要我提供担保,一会儿又说不用担保,过几天又说要提供担保。”
各倒苦水的还不止银行和企业。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相关人士均表示,在组件回购和财产保证方面可通过引入保险公司,让渡部分收益和风险。但光伏与保险行业之间的互信同样堪忧。
“分布式的回报期一般是8-10年,像嘉兴、上海等地方政府已经做了一些补贴,可能缩短到5-6年。但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不考虑其他意外因素。如果这个电站遭遇一些灾害,这个时候原先预定的8年或者是6年回本,实际上可能50年、60年也不能把本收回来。”中怡保险经济可再生能源部执行总监项菁感慨道。
“过去中怡一家要处理十几起质量事故,有一些事故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我们一直在讨论背板的问题,但很多细小的问题由于组件供应商不善也会发生。保险行业在光伏组件质量险这块赔付率还是蛮高的。”项菁称,冬天很多北方地区并不适合作业,但到了每年11、12月份抢工潮,经常出现在土地结冰的状况下去打桩、铺支架,整个运营设计过程当中问题不少。保险公司在考察电站后还发现,业主在运营维护方面的经验较少,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政策、融资、电费结算、项目总体量较少,都影响了保险公司开发产品的积极性。不具体考察项目,保险人认为风险很高,但若逐个考察,则成本很高。即使委托第三方评估,评估费用由谁来负担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的发电量和损耗率,目前也缺乏更完善的数据库供业主和金融机构计算投资回报。
“分布式的样本太多(分散)了,对我们大的资金而言,一单单做是没有经济性的。”杜毅表示,对于分布式光伏,银行面对的是海量的交易对手,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操作成本效率之后,银行才能进入。
在银行融资门槛依然较高的情况下,不少民营光伏企业选择借道融资租赁。一家自贸区的融资租赁公司负责人对澎湃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介绍,其光伏租赁利率在10%左右。“但我们的准入门槛比较低,设计方案更符合企业的要求,包括期限、保证方式、还款方案等等,肯定比银行更能接受。”从会后参会光伏企业反响来看,租赁模式的确正受热捧。
根据招商银行的测算,利率在7.5%-8%之间时,以上海的工商企业为例,分布式客户侧基本上五六年年即可回本,接下来就是盈利。相比之下,光伏租赁模式成本要高出不少。
目前最成功的分布式光伏租赁模式来自美国SolarCity公司。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员段质宇对此解释称,主要是由于美国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且民众习惯了信贷消费。对于中国而言,光伏租赁主要还是用在收益率较高、规模较大的项目上,与美国的租赁对象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