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 韩洁)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水利资金投入和使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如何堵住每年数千亿元资金投入的管理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的热点。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全国财政水利资金累计投入13261亿元,年均增长19%。与会委员和代表们普遍认为,近年来国家财政水利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仍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杨卫委员算了笔账:2013年我国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000多亿元,农业增产是主要目的。但如果按每年我国生产12000亿斤粮食计算,折合下来每斤粮食由于修水利分摊的成本大概四毛多。“我国粮价在国际市场上已经非常高了,这一笔还没有算到我们的粮价中去。”杨卫表示,如何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率至关重要。
穆东升委员说,当前国家多个部门都在安排水利项目,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多,安排分散,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水利资金整合力度,同时要简化水利项目立项审批环节。他指出,目前部分重大水利工程在申请国家立项审批时程序多、申请中央投资周期长,从项目建议书至初步设计报告需要编制报审近20个附件,涉及国土、环保、林业、农业、文物等多个部门,历时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多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报告反映的重建轻管,一些小水利荒废等问题引起委员们的关注。苏晓云委员认为,目前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大部分都老化了,优化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应一手抓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另一手抓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严以新委员指出,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是大问题,钱投入要有效益,后期维护很重要。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人均和亩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和50%。王庆喜委员提出,国家财政应在水资源生态保护和节约利用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很多河流一段一段的小水电、水利工程影响生态平衡,将来问题出现的时候可能想补救都来不及。”王庆喜呼吁,一些小水电不能再乱建了,一定要以敬畏大自然、顺从大自然的理念来进行水利工程建设,避免盲目性,使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对此,刘振伟委员也建议,应加快水权制度和水价综合改革,将来多用水多付费,用市场规律遏制高耗水行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浪费水问题。同时,他认为,水权制度和水价综合改革应对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对保证粮食安全的农业用水区别对待。
针对备受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部分与会人员认为,工程背后的资金使用效率问题也应引起关注。杨卫委员说,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总投资3000亿元出头,已经投了2500亿元,每年调水量是90亿吨,如果1吨水以1至2元的价格售给京津冀地区的居民,大概需要四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将投入成本收回。如何进一步增加效率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罗清泉委员建议开展重大水利工程的后评估工作。他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水利工程,意义深远,但为了更好发挥这一调水工程的效益,保障一池清水长期稳定往北送,并防止由于汉水流域水环境变化、水容量减少,对这一领域,特别是丹江口水库下游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应该考虑对该工程进行后评估,尽早发现设计建设中的问题,及时了解新变化、新情况,未雨绸缪,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