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如何调整,核工业体制如何改革,抑或是核工业自身如何发展,都要坚守一条: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必须在国际上要有话语权。这是我们核工业人终身的使命。”中核集团孙勤董事长多次强调。
中核集团再提大一统方案“核工业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无论国家战略如何调整,核工业体制如何改革,抑或是核工业自身如何发展,都要坚守一条: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必须在国际上要有话语权。这是我们核工业人终身的使命。”近一个时期,中核集团孙勤董事长在多次媒体采访时不断强调。在几次采访中,围绕着核工业体制改革、华龙一号等核电技术“走出去”涉及行业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孙勤董事长予以一一解答。
核工业体制改革:“新常态”下的选择
记者:近日,中国南车(5.80, 0.00, 0.00%)和中国北车(6.45, 0.00, 0.00%)合并重组消息引发了高度关注。有人认为,当前我国核工业格局与南北车的格局相似,您怎么看这种改革?
孙勤:最近南北车的两个集团合在一起,这是国企改革的一个信号,也是一个标志。十年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国内行业竞争,确确实实也促进了发展。现在有一个新词叫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就是说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对于新常态,我的理解是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了,现在面临着整个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也面临着应该扩大市场、扩大生存、发展空间。除了扩大内需,中国现在更重要的战略定位是要走出去,鼓励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多考虑如何整合资源,培养我们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份额。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转折性变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去年以来,中央反复提到了中国的核电应该要走出去,所以这些也向我们核工业整个产业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当前对核工业的体制改革,应该采取什么导向?我想呢,更重要的要站在国家层面来考虑。
记者:那么,你预测核工业体制改革的方向会是怎样?
孙勤:我认为,核工业体制改革从战略上考虑,要从三个“有利于”出发:
一是要有利于我国的核战略能力的加强。核力量是我们国家的战略基石、安全的基石,所以我们的改革应该必须有利于国防和军工的核心力量的建设。
二是要有利于我们国家在核能领域的自主创新,抢占核能技术的制高点。核能技术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抢占的这个制高点既有军用的,也有很多的是民用的;既有工程应用的技术,也有基础研究方面的技术。
三是要有利于“走出去”。我们核工业走过了60年,这一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现在也有自己的品牌,也有自己的体系,但是毕竟来说,我们还是不够强大的,特别跟美国、俄罗斯、法国这些核能大国,甚至韩国,日本等一些后起的核能发展国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们又必须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带动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带动我们整个的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因此来说,只有联合“走西口”,通过联合壮大力量,通过联合减少内耗。
除此之外,核工业的体制改革,还要考虑加强军民结合,在核领域的很多技术(如,制造技术,安全技术、维护技术、材料技术)是互动的,相互促进,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另外还要加强在核领域的资源利用。从80年代开始,核工业资源陆续被分成了目前的这几个集团,产生了互相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改革后的核工业体制要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协调,统一服从国家战略。
记者:有人评论说,国内核工业四家(中核集团、中核建设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应该合并成“核工业国家投资公司”。您怎么看?
孙勤:国家战略性产业的调整,不管从企业层面、行业层面,都应该要体现国家意志。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改革目标,其中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把同类别、功能相近的产业,相互关联度很大的产业,集中在一起,然后采取投资公司的模式来运作。这为核工业集中力量、统筹资源,增强竞争力、控制力和发展活力创造了体制创新的政策条件。
现在我们核行业的几家集团都是比较集中的,都是以核为主的,本来也是从一家分拆出来的,在现有核工业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化核工业国有资本结构和管理模式,既能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又可将产业做强做优。这可作为核工业体制改革方案中的一种考虑。
作为投资运营平台,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发挥产业经营和战略管控的功能,可在核军工、核科技创新、核能国际市场竞争等核心领域起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力量。
当然,要注意的是,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模式下,不是、也不能按照原计划经济那套模式做,应该遵循现在市场经济模式,要以打造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在核工业的各个业务领域打造“国家队”——专业公司。专业公司依法从事经营活动,除核军工核心科研生产能力保留国有独资外,其他各产业均可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实行混合所有制并积极争取上市。通过创新融资方式、丰富多元投资主体,可以为核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增强我国核工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
可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核行业的特殊性,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核行业也敏感,考虑的出发点也不一样,会有很多人提出不同的方案。但是有一条我们要坚守,也是共识: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必须在国际上要有话语权,最终的结果是中国核力量要加强。
记者:我们看到好多企业结构都是发生这样一种变化,原来的集团公司变成一个投资控股型的公司,然后下面有不同的产业平台,不同的产业的公司。
孙勤:是的,中核集团目前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在做,现在,中核集团成立八个产业板块(核动力、核电、核燃料、天然铀、核环保、核技术应用、非核民品、新能源),一个板块代表了一种产业类别,串起来就是我们的产业链。
每个板块是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一个主导产品,比如核动力板块,专门负责卖“反应堆”,核电板块专门负责卖电,燃料板块卖核燃料,天然铀板块专门卖铀产品,核环保板块就卖退役和治理技术服务……以产品为核心组建我们板块,板块承担这个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任务,成立产业公司面向市场。我们鼓励板块上市,我们欢迎资本进入,不单是国有资本,包括民营资本也可以进来,变成混合所有制。现在我们已经有两个板块准备上市,一个是核电板块,还有一个就是核技术应用板块。
慢慢地,中核集团总部从过去管很多具体的事物,变成管战略,管重大投资,管产业发展,再把几个重点的科研院所抓好,抓技术创新。
记者:实际上,中核集团本身就在往这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方向在走。
孙勤:是的,即使国内核行业这几家不合并,中核集团也是在按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方向在做,并会不断做大做强,因为这种方式是真正地把企业推向市场。
核工业自主创新:“走出去”的筹码
记者:目前,无论是拟建还是在建,中国核电机组都是世界上第一。那今后,中国核电会选择哪种技术呢? 孙勤:习近平总书记讲,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达到20%。我们解读为,改善能源结构,减少节能减排,改善环境,人类最终要靠核能。现在我们核电技术正处于二代向三代过渡期,2016年之后,随着AP1000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核电将迎来大发展,预测是每年6台核电机组的建设。
我认为,“鸡蛋不能装到一个篮子”,中国的核电技术也不可能就剩下AP1000,或者说就剩下华龙一号。因为技术上有一种叫共模效应,就是说张三出事,原理一样的李四也难以避免。从技术路线选择上,一个国家还是要有两种,就像波音飞机、大众汽车等等,一架飞机、一辆汽车发生问题了,同类型的飞机、汽车全要召回,为什么?因为它有共模(效应)。
因此,我想,到2030年,国内会有AP1000,也会有华龙,会有CAP1400,也会有EPR。他们各有特点,选谁不选谁由市场来选择。
记者:目前,国内的华龙一号和CAP1400两个三代核电技术都在“走出去”,您怎么看这两个技术?
孙勤:华龙一号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就是从反应堆、燃料元件,到整个辅助系统,从设计、建造、运营,完全不依靠国外,可以自己“走出去”。如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华龙一号的反应堆设计是“从157堆芯扩容到177堆芯”,提出改变核反应堆堆芯容量的方案就意味着要开发出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核电堆型。这一技术可使发电功率提高5%~10%,在提高经济性的同时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177”堆芯意味着,华龙一号走到哪儿,世界都知道这是中国的核技术。
此外,也是重要的一个问题,核电站的“大脑”数字仪控系统,华龙一号也做到了自主化。
先进技术是买不来的,(军工技术买不来,民用技术一样的。)这是我们核工业60年发展的根基——坚持自主创新。现在国际上所说的转让技术,是转让你可以拷贝的技术,原设计程序还在人家手里。比如说转让给中国的技术是第九版,他能通过改进变为十一版,中国是十六版,他又变为二十一版,因为他可以不断改进。在这样的前提下的竞争,人家要谁的?显而易见。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是完全可以自主地升级换代,不受任何限制。如燃料元件中核有放大的技术,中广核有加长的技术,两家在华龙一号合作的基础上继续联合研发,华龙升级版本不是没有可能。
AP1000,现在我们三门在建,困难比较多,主要是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待真正成熟了,困难都一一克服,标准化建造后,它还是有竞争力的。我们搞核电的知道,AP1000有它的先进性,比如模块式建造、非能动安全系统等。在AP1000基础上,引进、消化、再创新的CAP1400,我也很支持,因为在国内来说是增加了一个核电技术品种。
记者:华龙一号是中核和中广核联合研发,最后这个专利是怎么来分的?
孙勤:专利是这样的,技术是谁发明的产权归谁,产权和品牌不是一个概念,比如堆芯是谁发明的,燃料是谁发明的,辅助安全系统是谁发明的,这个都是有知识产权的,我们都要尊重人家知识产权,今后只要客户接受,走向市场的华龙可以有A版、B版……但是我们都是一个品牌,都叫华龙。
记者:通过华龙一号这个品牌,最后获得的盈利,是怎么来分配的呢?
孙勤:这个项目如果是你中核或者广核拿下的,那这个项目应该是以你为主,然后利用到我们的技术,燃料,或者其他资源的话,就按照市场行为操作,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记者:未来,核工业整个产业链当中最集中的投资领域是在哪一块,是核电还是核燃料?
孙勤:近日,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若以每千瓦1.2万元计算,未来10年,每年核电建设投资规模将达700亿元。核电站建造将为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商机,建成后运行期需要设备维修以及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企业的服务。
核工业产业链里面单体投资最大的不是核电,也不是燃料,最大的应该是乏燃料后处理。
要想发展核电,无论是股民,还是地方,还是企业,大家都是愿意投资的,因为能够看见回报。而乏燃料后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投资规模大、专业领域广,是核电的配套,一个 800吨的后处理大厂,需要上千亿人民币,随着核电发展,大概十年就要建一个,这个领域,股民、社会可能还不太了解。
目前来看,乏燃料后处理大笔投资更多的可能是要靠国家的支持和产业基金的支持。
如,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后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建成后处理中试厂及放射性化学试验设施,为我国后处理技术发展提供了较为先进的研发平台和手段。另外,国家还规定从核电站每发一度电中提取两分六用来做乏燃料后处理专用基金。
(文章来源中核集团)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公司”,CNNC)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