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Uzi Jerry Montag详谈灌溉施肥的原则

2014-12-04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Uzi Jerry Montag先生曾积极参与以色列灌溉施肥的发明。他具有开拓性的观点和理论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尊重和应用。
 
Uzi Jerry Montag咨询专家,东部韩农(以色列/韩国)

       Uzi Jerry Montag先生曾积极参与以色列灌溉施肥的发明。他具有开拓性的观点和理论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尊重和应用。
 
       在7月初结束的New AgInternational2014中国会议及展览上,国际顶级专家Uzi JerryMontag先生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报告。会后,UziJerry Montag先生接受了灌溉&水肥网编辑的专访,详细介绍了灌溉施肥的原则以及中国国内灌溉施肥状况,并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
 
       近年来,随着高效节水灌溉行业的发展,与其相结合的灌溉施肥技术的应用引起人们的关注。灌溉施肥不仅能够改善水分和养分管理,具有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潜在能力,并且在减少水分和养分渗漏、降低需水总量、减轻施肥对地下水的污染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Uzi Jerry Montag先生谈到,养分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只有灌溉施肥技术才能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在最适合的时间进行养分供给。灌溉施肥时效性很强,能保证在作物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养分。
 
       我们要想了解灌溉施肥的原则,首先需要了解作物是怎样吸收养分的。Uzi Jerry Montag先生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作物吸收养分就像人们喝汤一样把养分和水一起吸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肥随水来,肥随水去”。其次,要了解灌溉施肥的原则还需了解作物需要什么,然后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与测土配方,调整N、P、K的配比。Uzi Jerry Montag先生对比了“定量”施肥法(根据不同生长周期作物的总需求量来确定N、P、K的总量)和“全比例”施肥法(按照灌溉用水中养分的浓度来确定N、P、K的总量)的不同。“全比例”施肥法可以提供作物生长不同周期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养分,并可在种植之前进行N、P、K配比。我们需要控制好PH值和电导率(灌溉用水中养分的浓度)——理想的PH值介于5.8-6.5之间,理想的电导率介于1.2-2.2之间。
 
       据Uzi Jerry Montag先生介绍,灌溉施肥在以色列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以色列是一个特别缺水的国家,从而特别注意有效利用每一滴水。而在中国,农民还没有这个认识,所以,中国引入先进的灌溉施肥制度,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到用户对灌溉设备与肥料的接受程度。灌溉施肥形式有很多种,建议灌溉企业和肥料企业能够提供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满足所有用户的选择。
 
       针对目前盛行的灌溉企业和肥料企业的合作,Uzi Jerry Montag先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灌溉企业和肥料企业就像汽车和加油站一样,虽然服务对象都是一样的,但属于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运作模式。灌溉企业的职责是要安装好灌溉系统,包括管道、阀门、滴灌带等;肥料企业的职责是负责作物的不同生命周期的养分供给。两个行业企业应当互相了解彼此的业务及产品特性,也可以合作,但由于服务的用户不同,所以整合可能不是个富有成效的做法。
 
       灌溉施肥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虽然灌溉施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Uzi Jerry Montag先生提出了目前灌溉施肥存在的三个严重弊端:第一,安装灌溉设备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许多温室使用沟灌设备,或者使用简单设备如带阀门的肥料桶进行灌溉施肥,从而导致肥料施用不均匀。这种做法节省成本但有时效果不行;第二,水溶肥比传统肥料价格要贵很多;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民对灌溉施肥的认知有限,不敢用或者用的方法不正确,觉得水肥一体化对农作物的种植没有太大的帮助,认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从而对灌溉施肥望而却步。这三个问题均为灌溉施肥技术的推广设置了障碍。
 
       针对第三点问题,Uzi Jerry Montag先生举了一个韩国的例子。灌溉施肥在韩国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东部韩农主要做的是让用户清楚地认识到灌溉施肥的益处,让用户接受灌溉施肥技术培训;科研推广人员则负责给用户正确的科学的、实用的指导;而政府在推广过程中,给予用户一部分补贴,帮助他们购买并安装适合自己的灌溉施肥系统。
 
       此举不失为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从提高用户的认识做起,以产品服务为基础,政府引导、企业推广双管齐下,中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普及指日可待。
 
 
关键词: 原则
0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