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智能家居該是啥樣?
■打破砂鍋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家居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希望能夠像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一樣擁有智能化的家。請關注——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那超級智能化的家讓人心生艷羨,如今,這個願望不難實現了。雖然沒有都教授一樣的特異功能,但智能家居技術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心願。
據了解,智能家居的概念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企業曾提出這個概念,但並沒有取得太大的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當時間進入2014年時,智能家居終於爆發了,從各大互聯網科技巨頭到家電企業以及眾多家居企業都紛紛開啟了智能化概念。
越來越多的目光瞄准了這一朝陽行業,微軟、谷歌、飛利浦等跨國企業紛紛介入,智能家居軟件也開始與社交軟件對接,通過微信、語音軟件就可以控制智能家居系統,智能家居的概念甚囂塵上。
智能家居到底是什麼?它所基於的技術與原理又是什麼樣的呢?
現在智能家居還只是物理結合
智能家居其核心是希望讓家電感知環境變化和用戶需求,自動進行控制,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人還沒到家,牛奶機已經開始煮牛奶﹔電飯煲中洗淨的米飯進入蒸煮狀態﹔客廳的立式空調自動打開並調到合適溫度﹔水龍頭的水正以合適的溫度緩緩注入浴缸﹔臥室的窗帘已經拉上……”這是早些年人們描繪的智能家居圖景。
然而,當今智能家居能做的遠遠不止這些,它正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崛起進一步迸發活力。
南京物聯有限公司媒體發言人張曉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智能家居,譬如用手機遠程控制或定時開啟家裡的設備,讓空調自動打開、熱水器自動加熱、白熾燈自動亮起等,這些不過是幾種智能單品的呈現,還屬於智能家居概念的雛形。”
“真正了解智能家居的人並不多。很多人會把智能家居理解為智能家具,現在的智能家居還隻能說是智能硬件與家居產品的一種物理結合。”張曉君說。
人工智能可分為三個階段
據了解,當今智能家居主要基於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技術。
張曉君表示:“人們對智能家居的定義要早於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家居的出現。因為智能家居和物聯網是緊密結合的,可以說是其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
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悉尼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布蘭卡·武切蒂奇教授認為,物聯網其實是互聯網另外的一種存在形式,也是互聯網的一次飛躍和升級。物聯網通過將每一個物體通過傳感和感知連接起來。據了解,物聯無線網關是整個智能家居系統的中樞,類似於主機在電腦設備中的地位。有了物聯無線網關,我們可通過各種移動智能終端,控制任何基於無線技術的產品,實現無線數據傳輸。
加拿大約克大學的江輝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計算智能,很早已經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主要依據電腦的一些強大的存儲和運算資源在某些任務上對人的一些行為進行模擬。往上一個層次是感知智能,計算機對眼、耳朵等人的各個感官進行模擬,使計算機能夠真正的能聽會說,能聽會看,這方面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以及基於計算機視覺的自動駕駛汽車等等。再往上,就是認知智能,比感知更進一步,包括對知識的組織、整理、靈活運用、聯想推理等等,使機器能夠達到真正的能理解會思考。
家居設備與人腦直接“對話”
江輝指出,最近幾年在感知智能上取得的成功,包括人臉識別、圖像識別、人工神經網絡等取得的突破。計算模型能夠利用大量的數據生成的網絡結構,對人的感知系統進行有效的模擬,使機器能夠從語音信號裡面識別各種不同的因素,從圖像裡面識別不同的物體。
“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存在著一個重要的跨越,面臨技術挑戰。機器必須具有一些深度的不是淺層的語言理解能力。感知智能可以用一些復雜的計算模型對數據直接進行建模,從而形成對不同類別數據的分類和辨別。然而,要實現真正的認知智能,對數據的建模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對有序知識進行有效的標識。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種概念,以及概念的聯系進行清楚的標識,依據這些標識進行推理,進行像人一樣的思考。”江輝說。
作為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超腦計劃組長,江輝介紹說,我們要通過對人腦的模擬,用人工神經網絡的方式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種重要的知識,存儲到一個大型的人工神經網絡當中去,並可以自動學習獲取新的知識,實現知識的不斷進化。同時,我們依賴於認知智能,實現完全自然的交互,使超腦實現真正的語言化。訊飛超腦可以應用到很多看起來完全不一樣的人工智能領域,如教育領域的機器類考試系統,醫療體系中實現24小時全天候醫療健康咨詢系統。
“智能家居發展到最后,應當是一種無需借助任何終端設備,就可直接將人的感官感受傳遞給家居設備,讓它們能夠讀懂人的心思。這便是物聯網時代所提倡的‘傳感’——我感覺空調溫度低了、有些冷了,這時空調能夠感知並自動將溫度調高﹔我感覺地臟了,清潔機器人就能自動去擦地。”張曉君說,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家居——家居設備與人腦直接“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