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举世瞩目的“APEC时间”,风起云涌的政治议题还在酝酿,头顶上的蓝天就已抢占头条。连日来,北京等6省市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逐渐显效,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晴天一碧、晴空万里、云卷云舒,互联网上、朋友圈里,“APEC蓝”迅速成为热词。(11月7日《人民日报》)
最近的北京,天空格外蓝,空气格外新鲜。有人说,北京常年被雾霾侵扰,“APEC蓝”只是“纯属巧合”、只会“昙花一现”。但笔者认为,“APEC蓝”来的并不容易,它的出现绝非偶然。
自我国大部分地区被“十面霾伏”以后,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雾霾治理情况,李克强承诺,“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铁腕治霾;同时,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截至目前,已有25个省(区、市)制定了本地的落实方案。
此外,为保证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全市工地停工、车辆单双号限行,公车停驶70%,燃煤锅炉改造、老旧机动车淘汰、污染企业退出,北京部分市民更是迎来6天的“小长假”。不只是北京,北京周边的河北、天津、山东也将在一段时间内实施最高级别应急减排措施。可以说,为了保障此次APEC峰会正常举行,向全世界展示北京形象,相关部门使出了“浑身解数”。
诚然,“APEC蓝”虽说是经过多方努力下的成果,但要使“APEC蓝”永驻天空,依然是政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方面,北京的雾霾不只是北京的问题,而是整个华北地区的问题,治理雾霾,“京津冀一体化协同治理”才是正确思路。另一方面,“霾来如山倒,霾去如抽丝。”要将雾霾驱散殆尽,必然是一场考验耐力与意志的“生态马拉松”之战,只有拿出“保障APEC期间空气质量”的劲头,“APEC蓝”才会永驻天空。
蓝天与APEC峰会不期而遇,绝不是纯属巧合的骗局。“APEC蓝”向世人证明,只要下定决心、采取措施、联防共治,“雾霾是可以治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