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启动重污染天气I级应急减排措施指令》的要求,全市于11月6日0时至12日24时,启动I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内容包括停止所有建筑、道路、拆迁工地的施工作业;主城区和城乡接合部机动车实施单双号限行;停止除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之外的一切生产活动等七个方面。
这几天,德州的秋天露出了它妩媚的一面,蓝天澄澈地让人沉醉。这种特殊形成机制下的好空气被冠以APEC蓝的称谓,乍一听多少带有几分调侃的意味,这是因为APEC蓝来之不易且代价巨大,往往只能在极特殊的日子实现。虽然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但APEC期间的严厉限排限产,却给京津冀地区大气治理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其实,要想好空气不再等风来,也不再等“贵人”来,APEC蓝的形成机制必须慢慢地常态化。
如果不让开车、不让放鞭炮、甚至不给供暖,但确保每一天都是蓝天,你会愿意吗?答案定会见仁见智,但谁也不会否认雾霾给生活带来的困扰,也没人能逃避口罩遮蔽下的被迫性思考——到底要付出多少才能换来蓝天白云?究竟要牺牲哪些才能天朗气清?以APEC蓝为镜,似乎会映射出很多不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APEC期间严厉限排限产,这给京津冀地区大气治理提供了一个“作战沙盘”,即便壮士断腕亦不能立竿见影,至少会让有些人红红脸出出汗。在我看来,APEC期间停限产的企业,原本就不该排放那么多的废气。企业纳税单很漂亮、地方政府政绩很可观,但环保成绩单却往往上不了台面,因为这些经济收益是以诸多无辜者的健康为代价的。仔细想想,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放肆排污,正是环境保护不力、发展思路短视、政绩观扭曲的产物。
如今,十面霾伏渐已成为德州秋冬季节的保留曲目,防治雾霾任重道远,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魄力和智慧。其实,APEC蓝何尝不是一种治污思路,唯有APEC蓝的形成机制常态化,蓝天才不会在德州成为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