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9月2日的《红炜光伏研究类众筹活动》,已于10月16日结束。此次西部行历时27天,行程1.2万多公里,行者在饱览了美景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多家光伏电站企业的奋斗精神。“在行走中学习,在行走中观察,带着思考前行”已成此次活动主要收获,也期待与读者分享“老红光伏西部行”的成果——
西部行一路走下来,眼前出现最多的是,荒蛮的山巅上孤独的通讯铁塔和支持它运转的那块光伏板。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夕阳中伴随老红走得最远的那块屹立在古格王国废墟上的光伏板。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光伏需要市场,中国西部市场更需要光伏的感慨。
在青海、西藏偏远高寒地区,最痛苦的不是缺氧,而是缺电。高原反应一旦适应之后就没有了反应,缺电一定会让现代人感受着无时无刻的烦恼:行走中,限速站的值勤人员会告诉你,因为停电你必须用笔填制登记表而不能用设备。吃饭时,意外的停电会装扮一场风格自然的烛光晚宴,可是菜肴何时能上来就不知道了。整理旅行记录时,突然的停电会让你刚在电脑上写下的感觉再也找不到。给报社发稿件时,停电带来的Wifi中断迫使你爬上寒冷的室外屋顶重新发送……电力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可是老红光伏西部行的许多时候却是行走在“基础不牢”的路上。电力又是现代繁荣的动力,没有电的落后地区的繁荣速度总是和国家对这里的重视程度不成比例。
在青海、西藏偏远高寒地区,人烟稀少、居住分散,不铺设电网电力不到,如铺设电网用电成本太高,铺设了电网常常电力不足,恰恰是这个看似无解的困局,你会发现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一定是解决这个困局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办法;在与沙漠的抗争历史中,人类从来是弱者,沙漠光伏产业园在宁夏中卫市的出现正在意外而有限地改变着这种被动;在西部行中,老红对来自光伏的最亲切感受一定是企业借用的光伏充电系统让老红可以随意使用“车载电力”,从而减轻因担心“大切诺基”受海拔高度和汽油质量影响,轻易不敢使用车载逆变器供电的心理压力。
在西部,人们对光伏的认知是普及而深入的,因为十多年前中国还没有规模光伏产业的时候就那里就已经有了光伏事业——光明工程,所以每当老红问路时,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一个著名的餐厅怎么走却一定能告诉你光伏产业园怎么走;在西部,不少人对光伏是感激的,光伏企业告诉老红:第一次安装离网系统时牧民们可能还不知道光伏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第二次光伏企业再去维护系统时,他们一定是用热腾腾的奶茶和高亢的歌声欢迎光伏企业。
在西部,老红总是在遗憾:电网建设为什么不能更快一点?这样就能建设更多的光伏发电站;大规模的储能技术成本为什么不能降得再快一点?这样人们就可以更多的使用光伏发电;为什么不能尽快找到一种光伏改变生态的最佳环境发展模式和服务于这种模式的最佳商业模式?因为我们有那么多荒地适合用作光伏发电,有那么多沙漠可以通过光伏电站加以改造;为什么思考光伏改造沙漠的时候一定要受限于国家的补贴指标?老红以为在沙漠上发的电哪怕只是改造了沙漠,它的价值也是值得的,而对此,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国家的作用应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