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统在进行污水水质指标检测 王开颜 摄
携笔从戎,投身绿色梦想
1991年6月,张统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面对国家部委伸来的橄榄枝和地方单位许诺的丰厚报酬,张统说:“我在农村长大,国家培养我从本科读到了博士,毕业之时,就是回报社会之时。”怀揣报国奉献的理想,张统毅然携笔从戎,成为了工程设计领域的一名工程师。
1997年,张统完成了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谢绝了导师挽留回到部队,组建了我军第一个环境工程中心。放弃优厚条件和出国走上更高科研平台的机会,在上市公司当总裁的同学对此很不理解。张统则说:“总装老一辈科学家们在祖国一穷二白、条件最艰苦的时候毅然回国,建立起装备事业的基础,今天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走以污染换发展的绝路’,我要用我的专业为军事环保发展出一份力!”
勇攀高峰,建功绿色靶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张统就开始跟踪研究污水生物处理前沿技术,研发出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这一工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广泛应用于北京航天城等军地数百个项目,产生了显著的效益。在国防科研试验和武器装备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张统主持建立了全军污染源数据库,研究制定了军事特种废水治理原则,研发出弹药拆解、防爆化学品生产等6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及装备,制定了5部规范规定,推动了我国军工废水治理模式由达标排放向回收资源、保障环境安全转变,为改善官兵作训环境、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高密度航天发射日趋常态化,安全风险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张统走出试验室,来到一线单位,现场模拟泄漏进行取样分析。每一次,张统都身穿防护服,深入到泄漏中心区进行取样。取样结束,他的嗓子被灼烧得说不出话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统带领团队建立起火箭储箱、管道泄漏、有毒气体扩散等重要数学模型;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和设计规范,研制出5项发明专利、2种实用新型,成体系地研发出推进剂污染防控的技术和方法;研制出手提式、推车式、车载式处置装备,实现了事故的快速识别、快速预警、快速评估和快速处置,完成了包括载人航天在内的120余次重大任务保障。
倾心育人,培养绿色团队
在矢志绿色科研的同时,张统还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团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5年,经总后主管部门批准,在该所成立了全军环境工程技术设计与研究中心;2011年,经北京市科委批准,成立了北京市村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为团队建设提供了更高的发展平台。此外,张统还兼任总装防化研究院、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单位的研究生导师及该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博士后工作站的指导老师,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17人。
在海南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规划建设中,为了实现污水零排放目标,张统紧贴实战搞科研,带着团队吃住在实验室,依托大项任务培养人才,利用重大工程锤炼团队,最终攻克难题拿出了最优设计方案。在他的带领下,该所环保中心发展成为全军环境工程总体依托单位,“军事环境科学与技术团队”去年入选总装创新人才团队,并获百万元资助。
2014年初,喜讯再次传来,张统被表彰为总装“兴装强军”尖兵。面对荣誉,张统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追逐绿色的道路上,我永远是一个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