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德国胡苏姆的陆上风力发电场。
对于德国而言,到2030年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增加27%的目标显然比较低,德国的发电量中可再生能源所占比率2013年已经达到约25%。按新的规划,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40%至45%,2035年达到55%至60%。
近日,欧洲理事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今年初提出的《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该协议统一了欧洲的内部意见,为明年巴黎的全球气候谈判相关问题定下了欧洲的基调,同时也为全球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设立了新标准,有助于推动全球气候谈判进程。
欧盟确定未来减排目标
10月24日,欧洲理事会宣布通过欧盟委员会今年初提出的《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该协议要求欧盟成员国到2030年,相比1990年的水平,共同减少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40%,并把可再生能源在欧洲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至27%,而且这些目标将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此外,欧洲理事会还同意成立一个可靠透明的管理体系,帮助欧盟实现其能源政策目标。为了建立功能完善和沟通紧密的内部能源市场,欧盟还将在成员国支持下推动现有电网实现10%的互联。欧洲理事会还同意进一步采取行动,降低欧盟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提升电力和天然气领域的能源安全。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会谈结束后表示,这一决定为欧洲确定了一条雄心勃勃但低成本的能源道路。欧盟的这一举措将有助于计划于明年达成的全球气候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则指出,这个框架设定的目标有助于欧盟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有助于保证欧盟的能源安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也发表声明,赞誉欧盟委员会设定的有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新目标。潘基文表示,欧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一新决定将为我们在本世纪内保持全球气温升幅不超过2摄氏度的共同努力作出切实和显著的贡献。这一决定同时也为全球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设立了新标准,并有助于全球气候谈判。
雄心背后的交易和妥协
不过,就在世界各国热议欧洲提出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30年比1990年水平下降40%的目标时,参加欧洲理事会气候目标谈判的领导人却从不同角度透露了一些达成这一协议背后的交易和妥协。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说,协议来之不易,为了达成协议,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同意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援助,并调低了部分目标。法国总统奥朗德也谈到,这笔交易是欧洲各国政府就气候行动的迫切性和承受能力的不同观点之间的一次妥协。
在欧盟28个成员国中,以德法为核心的大多数成员国支持在欧盟范围内实现较高的减排目标(例如40%),而波兰和英国等少数国家对此持消极态度。尤其是波兰,十分忧虑过高的减排目标将影响其经济,因为波兰目前还很依赖燃煤发电和重工业。此前,波兰甚至威胁称,如果不对其能源和重工业做出意义深远的让步,它将否决欧盟的《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
尽管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欧洲理事会通过协议后表示,她对这一进步非常满意,但德国媒体却报道称,德国必须为此付出很高的政治代价。从目标上来说,德国坚持了温室气体排放到 2030年比1990年水平下降40%的目标,但同时不得不妥协将原先提出的到2030年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增加30%的目标调低到27%。而提高欧盟能源效率水平的目标也不作实质性地约束(其高低大小取决于经济潜力)。
英国通过威胁要离开欧盟而在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标上放大了自己的声音。而波兰则通过反对意见最终得到了一定的实惠。默克尔与波兰新总理埃娃·科帕奇达成了一致,波兰可以通过老旧电厂的现代化改造而从排放权交易中得到可观的未来收益。此外,2020年以后波兰还将在欧洲的排放交易框架下得到免费的排放权。而此前波兰力推的“建立欧盟内部统一协调的能源市场”建议也有一定进展,欧盟成员国将支持推动现有电网实现10%的互联。
全球气候谈判期待进入加速阶段
气候和能源政策应该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统一。然而欧洲目前显然更加重视减排40%的标杆效应。不管它实际减排量是多少,欧洲可以就此期望中国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也制定出类似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即所谓的“自主决定贡献”的内容。相关的协议将于2015年底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20年开始实施,并成为各方2020年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依据。
但从现实来看,欧洲的示范效应究竟能起多大的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10月25日,联合国2014年第三轮气候谈判在波恩结束,为期6天的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的进展。究其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仍然把2015年协议看作仅仅是减排的协议,反对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等内容放到协议中,而主张以其他无法律约束力的形式对这些内容作出规定。
今年年底,联合国将在秘鲁举行利马气候变化大会,届时各方针对2015年的协议要素、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内容以及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化行动力度等都会进一步阐述。但从大的方向来看,如果期望新协议于2015年如期达成,发达国家除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外,还必须把如何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如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支持作为其“自主决定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欧洲理事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今年初提出的《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该协议统一了欧洲的内部意见,为明年巴黎的全球气候谈判相关问题定下了欧洲的基调,同时也为全球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设立了新标准,有助于推动全球气候谈判进程。
欧盟确定未来减排目标
10月24日,欧洲理事会宣布通过欧盟委员会今年初提出的《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该协议要求欧盟成员国到2030年,相比1990年的水平,共同减少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40%,并把可再生能源在欧洲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至27%,而且这些目标将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此外,欧洲理事会还同意成立一个可靠透明的管理体系,帮助欧盟实现其能源政策目标。为了建立功能完善和沟通紧密的内部能源市场,欧盟还将在成员国支持下推动现有电网实现10%的互联。欧洲理事会还同意进一步采取行动,降低欧盟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提升电力和天然气领域的能源安全。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会谈结束后表示,这一决定为欧洲确定了一条雄心勃勃但低成本的能源道路。欧盟的这一举措将有助于计划于明年达成的全球气候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则指出,这个框架设定的目标有助于欧盟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有助于保证欧盟的能源安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也发表声明,赞誉欧盟委员会设定的有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新目标。潘基文表示,欧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一新决定将为我们在本世纪内保持全球气温升幅不超过2摄氏度的共同努力作出切实和显著的贡献。这一决定同时也为全球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设立了新标准,并有助于全球气候谈判。
雄心背后的交易和妥协
不过,就在世界各国热议欧洲提出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30年比1990年水平下降40%的目标时,参加欧洲理事会气候目标谈判的领导人却从不同角度透露了一些达成这一协议背后的交易和妥协。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说,协议来之不易,为了达成协议,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同意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援助,并调低了部分目标。法国总统奥朗德也谈到,这笔交易是欧洲各国政府就气候行动的迫切性和承受能力的不同观点之间的一次妥协。
在欧盟28个成员国中,以德法为核心的大多数成员国支持在欧盟范围内实现较高的减排目标(例如40%),而波兰和英国等少数国家对此持消极态度。尤其是波兰,十分忧虑过高的减排目标将影响其经济,因为波兰目前还很依赖燃煤发电和重工业。此前,波兰甚至威胁称,如果不对其能源和重工业做出意义深远的让步,它将否决欧盟的《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
尽管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欧洲理事会通过协议后表示,她对这一进步非常满意,但德国媒体却报道称,德国必须为此付出很高的政治代价。从目标上来说,德国坚持了温室气体排放到 2030年比1990年水平下降40%的目标,但同时不得不妥协将原先提出的到2030年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增加30%的目标调低到27%。而提高欧盟能源效率水平的目标也不作实质性地约束(其高低大小取决于经济潜力)。
英国通过威胁要离开欧盟而在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标上放大了自己的声音。而波兰则通过反对意见最终得到了一定的实惠。默克尔与波兰新总理埃娃·科帕奇达成了一致,波兰可以通过老旧电厂的现代化改造而从排放权交易中得到可观的未来收益。此外,2020年以后波兰还将在欧洲的排放交易框架下得到免费的排放权。而此前波兰力推的“建立欧盟内部统一协调的能源市场”建议也有一定进展,欧盟成员国将支持推动现有电网实现10%的互联。
全球气候谈判期待进入加速阶段
气候和能源政策应该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统一。然而欧洲目前显然更加重视减排40%的标杆效应。不管它实际减排量是多少,欧洲可以就此期望中国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也制定出类似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即所谓的“自主决定贡献”的内容。相关的协议将于2015年底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20年开始实施,并成为各方2020年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依据。
但从现实来看,欧洲的示范效应究竟能起多大的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10月25日,联合国2014年第三轮气候谈判在波恩结束,为期6天的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的进展。究其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仍然把2015年协议看作仅仅是减排的协议,反对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等内容放到协议中,而主张以其他无法律约束力的形式对这些内容作出规定。
今年年底,联合国将在秘鲁举行利马气候变化大会,届时各方针对2015年的协议要素、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内容以及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化行动力度等都会进一步阐述。但从大的方向来看,如果期望新协议于2015年如期达成,发达国家除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外,还必须把如何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如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支持作为其“自主决定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