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杭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助理、运检部主任黄武浩近日接受记者采访,对如何打造智能配电网、推行低碳生活发表了看法。
记者:配电网是电力供应链条中连接主网和社会、客户的输送载体。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第一批城市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杭州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黄武浩:从需求来说,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随着近年来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工商业者、企事业单位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原有的配电网,无论是其电网网架结构还是管理水平,都难以完全满足城市高速发展的需要,亟须在提高网架坚强度的同时,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以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同时,在国家电网公司启动第一批城市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之前,杭州已经在智能配电网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比如,杭州智能配电网建设早在2002年就首次试水DMS项目。该项目得到了世界银行贷款,后来也获得了国家电网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网、省公司的高度肯定。项目的实施为杭州供电公司后续大规模开展智能配电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了一批配电网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也提振了我们全面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所以,无论是本地需求还是技术管理水平积累,都为我们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杭州自2009年就实施了作为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的配网自动化等项目建设。几年来,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推进,用电客户、供电企业自身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基于什么创新手段实现的?
黄武浩:首先,从杭州供电公司角度来说,通过配网生产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生产抢修指挥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通过开展带电作业和不停电作业、标准化抢修、设备抽检、技术监督、状态检修,我们的配网管理理念在不断转变,这种转变使我们的配网业务流程不断规范,配网专业化、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杭州市区配网线路绝缘化率、环网率均达到100%,市中心核心区域内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06%,市中心区域的网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其次,通过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各种新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推行,不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一线班组人员的视野更加开阔,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从用电客户角度来说,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从2008年(配电自动化实施以前)的35分钟降至4.94分钟,这种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也是让客户受益最大的。另外,就是配网管理理念的转变,也使客户感受到了更加优质贴心的供电服务。我们实施标准化抢修,应用各种设备、技术提高抢修速度,通过营配数据贯通实现故障准确定位,通过各套系统联网,使停电信息的发布更加及时、准确。所有这些工作,最终都让客户感受到停电时间少了,停电信息更早知晓了,停电后的恢复供电更快了,特别是供电公司的服务态度更好了。
总的来说,建设配电网,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从需求上满足客户,让他们感受到用电的可靠和放心,以客户的标准建设的智能配电网才是真正智能的。
记者:杭州智能配电网建设有什么进一步的规划和思路?
黄武浩:杭州供电公司在现有智能配电网建设与应用的基础上,将以“两个扩展、两大提升、两项促进”为引领,进一步深化智能配电网建设,逐步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配电网,把杭州打造成一个低碳、智能的品质生活之城。
先说“两个扩展”。一是扩展智能配电网的实施范围,按照杭州智能配电网总体规划的目标,将配电自动化区域扩展到整个市区,预计到2015年年初实现市区10千伏配电线路自动化全覆盖;二是扩展智能配电网应用的深度,以建设杭州配电网示范工程为契机,优化网架、改良设备、提升配电网整体管理水平,推进配电网状态检修,开展不停电作业,标准化抢修管理和配变终端的数据应用,实现市区配电网4个100%,即10千伏线路绝缘化率、环网化率、N-1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均达到100%。
再说“两大提升”。一是提升配网运行管控能力,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扩大建设,逐步完善配电自动化高级应用,建成智能调控一体化支撑平台,实现配电网在快速仿真和预警分析基础上的智能自愈,提升电网运行管控能力;二是提升电网优化运行水平,拓展调控一体化管理功能,实现配网调度从人工到智能、手动到自动、事后到事前的转变,通过配电网络优化、经济运行分析和辅助决策,实现配网经济优化运行。最后是“两大促进”。一是对配网精益化管理的促进,通过配电生产抢修平台的建设,逐步建立适应配电自动化运行的管理体系,实现各类业务的闭环管理、流程优化和集成应用;二是对提升服务能力的促进,支持分布式能源接入和电动汽车充电站、储能站等新用电方式接入,提升电网运行管理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促进新能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