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底前,在武清开发区三期高端制造业聚集区内,天津华电武清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的两台机组将实现双投产。作为《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方案》的一部分,这两台机组与同类燃煤机组相比,每年可减少燃煤量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0万吨、氮氧化物1000吨、二氧化硫1000吨,减排粉尘240吨。这相当于位于京津之间的武清区减少了600蒸吨新建燃煤锅炉。
雾霾污染源解析成果表明,燃煤是影响空气质量和形成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须降至65%以下。“最大力度、最快速度压减燃煤”成为促进京津冀空气质量改善的“攻坚”重点。
以总量控制为抓手,首都北京在“压煤”方面率先垂范。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发展处处长高新宇介绍说,从1998年到2012年,北京用14年时间减少燃煤700万吨,基本扭转了煤烟型污染为主的局面。在能源消费总量翻一番的大背景下,北京取得这样的成效实属不易。
然而,与东京、伦敦、巴黎等已实现无煤化的世界城市相比,北京还有较大差距。调查显示,北京市60%的燃煤消费量消耗在占全市总面积8%的核心区,另外,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的数百万户“小煤炉”,大部分使用高硫原煤直接散烧,造成严重低空排放污染。在严峻形势面前,北京提出了更加超越常规的压煤方案:用5年时间,继续压减1300万吨燃煤,到2017年将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降到10%以下。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建东表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将重点从4个方面进行:一是全面关停燃煤电厂,建立4大燃气热电中心,可以削减燃煤920万吨;二是集中将采暖锅炉“煤改气”,削减220万吨;三是大幅度减少工业用煤,削减200万吨;四是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居民用煤问题,减少民用散煤量,削减燃煤100万吨。
对于河北这样产业结构偏重的省份来说,“压煤”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煤炭不仅用于生活保障,更大量用于工业生产、能源供应。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到2017年,煤炭消费总量在2012年基础上净削减4000万吨”的硬任务,河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把强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作为突破口。2013年11月和今年2月,河北两次组织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周日行动”,共拆除23家钢铁企业的26座高炉、19座转炉,淘汰压减炼铁产能1127万吨、炼钢产能829万吨。今年1至9月,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比2012年减少1117万吨。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的替代利用和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也一并推进。天津全面启动“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实施采暖用燃煤锅炉房的改燃并网工程。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穆怀国表示,2014年,经过3年改燃并网工程,天津市中心城区集中燃煤锅炉供热比例从2012年的65.9%下降到41.7%。到2016年,天津市中心城区将全部改燃并网,燃气供热上升到60.7%,实现中心城区无燃煤供热。北京市加快发展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累计完成1.7万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20万户核心区小煤炉采暖居民改用电采暖,燃煤使用总量和比重不断下降。
河北首次制定并颁布实施《河北省工业和民用燃料煤地方标准》、《河北省洁净颗粒型煤地方标准》,安排预算资金1.04亿元,建设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目前,超过40家企业已投入正式运营,形成生产能力500多万吨。同时,河北加快发展新能源,今年1至9月,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962.5万千瓦,新增容量42.1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