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启动一年,深圳控排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051亿元,绝对碳排放下降383万吨,每万元碳排放强度下降33.5%,提前完成深圳“十二五”碳强度下降21%的目标。从日前举行的“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力建设BPMR研讨会”上获悉,深圳市发改委碳交办已完成公共交通碳交易机制研究,预计不久将启动公共交通领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制造业“大户”减排很给力
截至2014年6月30日,深圳碳市场成交总配额157万吨,成交额1亿元,平均价格70元/吨。到7月1日,全市635家控排企业中,有631家企业完成了2013年碳排放履约,占企业总数的99.4%。
“碳交易市场的启动,确实在推动深圳低碳发展上起到了明显效果。”碳交办负责人表示,一年来,深圳控排企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长1051亿元,增幅达到42.6%。企业在实现营收增加的同时,碳排放总量同比下降了283万吨,降幅为11.7%。与2010年相比,全市控排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3.5%,提前两年完成深圳“十二五”碳强度下降21%的目标要求。
其中,深圳制造业中低碳强度、低能耗行业占比进一步上升。诸如中兴、华为、比亚迪等19家大型企业在碳排放交易体系节能减排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实现823亿工业增加值的同时,减少碳排放31万吨,碳排放绝对量较2010年下降了6.8%,增加值增长了57.0%。
“截至目前,深圳已初步完成公共交通碳交易机制研究。”碳交办负责人表示,深圳正积极开展公共交通碳排放核查工作,力求结合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的推广应用,从强制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逐步过渡到以配额分配推广应用的方式,探索建立公共交通领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此外,深圳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碳市场,吸引国内其他城市参与深圳碳市场交易。
碳交易活跃度待提升
深圳市碳交所负责人表示,在今年6月至7月间,深圳碳市场连续8个交易日实现日平均交易量超过8万吨,日成交额超过600万元,创下深圳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连续大额交易纪录,并顺利成为全国首个总成交额破亿元大关的碳市场。
“一年中,深圳累计完成碳交易162.31万吨,按照3000万吨的配额总量计算,交易占比高达5.24%,成交量仅次于湖北和北京,但配额流动率却是全国最高。”
“碳市场客观上也存在着需要提升的地方。”市碳交所负责人透露,从外部看,深圳碳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比较低,企业为了履约而参与交易的情况比较明显。同时,控排企业本身对于碳交易的积极性有所欠缺,市场中的套利性交易也比较少,碳排放核查进度较为缓慢,也拖累了市场的活跃性。正因为控排企业的碳配额未能充分释放,市场的流动性较小,想要卖碳和想要买碳的交易者之间,难以短期形成交易匹配。
据悉,作为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市碳交所今年专门引入了托管会员。“托管会员可以接受管控单位委托,代为持有管控单位碳排放配额,并以自身名义对托管的配额进行集中管理和交易。该机制为企业提供‘碳资产托管工具’,利用碳市场管理风险,实现收益,并同时增加市场流动性。”碳交所负责人表示,违规房市场交易行为,防止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碳交所已经制订了《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托管会员管理细则(暂行)》,并将于近期开展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