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车和大型车在中国更有市场么?就在刚刚不久前,10月21日左右,丰田和戴姆勒几乎“脚前脚后”抛售了特斯拉的股份,当然,单从投资的角度看,两家都“套现”并获益数十倍,但事实上,丰田和奔驰在抛售特斯拉之后,会转战到未来需求更大的中低端电动车领域。[戴姆勒丰田抛售特斯拉 更看好中低端市场]
2014年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家庭元年,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爆发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8万辆,同比增长2.8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完成22258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完成15905辆。分季度看,新能源汽车一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1.8倍和1.6倍,二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2.7倍和2.9倍,三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3.9倍和3.8倍。
王青主任介绍:“新能源汽车发展如此的增长态势,跟国家的政策同步优化有关系。”这话不错的,就在10月29日,工信部官方网站公布了第二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批共有28款乘用车获得免征购置税资格,并且这28款乘用车皆为纯电动汽车。[第二批车辆免征购置税目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王青
目前电动汽车发展要突破三重障碍
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主要面临三重阻碍。分别是技术障碍、市场的障碍和政策障碍。
首先从技术障碍来说,核心部件,尽管技术创新的速度很快,但是与消费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情况来看,特别是动力电池技术性能的提升的一些瓶颈导致了在安全、整车的价格,还有续行里程上面和消费者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根据调查,新能源汽车潜在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指标要求是续行里程300公里,目前300公里倒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问题是价格和充电上,因为慢充原则上不超过2个小时,但是慢充现在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第二个是市场障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车的价格还是比较高,尽管有补贴在这面,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来看,他衡量的经济性能要跟传统的燃油汽车进行对比。再一个是供选不足,消费者可选的车型有限;再一个是产品的生产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在维修保养等方面会有很多问题,在消费理念和观念上还有一些误解。
第三个是政策障碍。从政策上来看,就是补贴,还有购置税的减免,这些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很大作用,但是在后期落实中有很大的问题。
全国和地方统一目录的问题,尽管有全国目录,但是统一地方目录难度还是比较大,下一步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继续做工作。再一个是消费者自由选择比较弱,千人汽车在过户、二手车的交易,甚至报废等这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消费补贴和鼓励方向之间还没有特别匹配的兼容性。
突破障碍的政策发力点在哪?
新能源汽车突破障碍的政策发力点在哪?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王青主任介绍,从政策的发力点来看,首先就是放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鼓励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特别是要构建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把关键零部件的提升作为一个主要的方向,最后达到一个激活消费市场的目的。目前准入的政策很难让社会资源在新能源汽车得到发展的空间。
再一个就是促进有发展潜力和示范效应的一些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一个是大型的以公交为主,再一个是以小型车为主。因为目前动力电池的性能问题,在发展大型车和小型车方面更具有市场的优势。
再一个要加大政府和集团的采购力度,在有生产和市场条件的地区,引导低速电动车发展。因为低速电动车在中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要的资源,因为它有市场需求,也不需要补贴,低速电动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规范发展。
另外一个是提供合理有效的补贴政策,特别是从补生产线到补消费者这么一个转变上。王青主任认为中小城市可能是新能源汽车试点最好的一个方向。
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
根据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介绍,目前短途快递车是500万辆到600万辆,这也是未来微车发展的一个市场需求。通过多种数据进行了推测,发现初步用以满足农村和小城镇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微型电动汽车产品的市场需求大约为1亿至1.5亿辆。车辆一年的电费大概是1000块钱,对于刚刚富裕起来的低收入家庭,需求是巨大的。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说:“电动汽车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现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目前只有产业集群,还缺少创新集群。”据了解,目前电动汽车的产业布局主要在广州、河北、山东等地,微型电动车主要是在山东省。
目前,浙江城市群已入选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承担着10100辆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浙江长兴除了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有以天能、超威等为代表的领先电池企业群体,整车厂主要有康迪、瑞华两家,分别生产新能源乘用车和客车。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说,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会带动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