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13时,在全国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接受了记者采访,发表了我国关于雾霾形成的一些原因,白春礼在访谈中也透露了一些中国科学院对近期雾霾天气的一些研究结论和方向。他表示,首先要摸清楚雾霾的成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说,在两会之前,国务院的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对这个事情专门做了部署,我们科学院对这方面也非常关注。从90年代开始,我们科学院就开始进行大气粉尘和颗粒物污染方面的研究。在本世纪初,我们就开始PM2.5这方面的定位监测和研究工作,比如说我们在西安有一个地球环境研究所,拥有国内唯一的连续监测了十多年的PM2.5的含量以及全组份的监测数据,为我国开展PM2.5的历史变化积累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另外,我们也做了很多关于大质量观测模拟的平台,在全国布设了40多个站点,大气污染质量联网的观测网。在监测方面,我们也研发了一些大气环境的监测设备,像科学院的安徽的光机所,我们跟合作企业一起联合开发了PM2.5的监测设备,目前我们在国内的50余条激光雷达检测设备当中,利用我们光技术提供的技术占了70%以上。
两年前,科学院专门设立的一个战略先导专项就是“大气灰霾追因”,因为你要想治理灰霾,首先要对症施策,找到病在哪?要不然治理可能就事倍功半了。我们这方面组织了大概400多位科学家,不光是科学院系统的,包括高校的,还有环保部下面的很多研究单位,我们一起来对大气灰霾进行源解析,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已经得到一些比较好的结果。因为它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区域,它的来源组成应该是不太一样的,而且我们尤其发现,PM2.5的二次形成是造成大气灰霾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灰霾产生主要是三个主要的来源,比如说燃煤的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扬尘的排放等等,不同时间可能各自的比例不一样。但是我们发现,燃煤和大气尾气排放占灰霾产生大概70%左右,另外就是氮化物、硫化物在空中当中会形成PM2.5二次产生、二次爆发。比如我们今天看天气还很晴,天气质量不错,到了明天忽然一下就很严重了,它不可能是一次排放一下子变成这么严重,它是二次排放,所以找出排放的原因,包括一些化学反应,对于我们对症施策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