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金秋时节,国家主席习近平从北京出发,向着2000多年前开辟的古丝绸之路的方向一路出访至中亚四国。这一趟气势磅礴的外交之旅被时评家一语道破真谛——中国领导人正在为日益强大的中国寻找一条新的丝绸之路,能源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30多个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集中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重要能源生产国,以及中国、印度等能源进口国。其中,以俄罗斯为核心,推进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合作,是建设能源丝绸之路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到欧洲的桥梁。据俄罗斯新能源战略评估,俄罗斯集中了世界天然气储量的1/3,石油储量的1/7。俄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仅次于占世界首位的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现已探明石油储量102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天然气储量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
一直以来,俄罗斯政府对石油出口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力求对国际石油战略格局施加更大的影响。可以说,在丧失与美国的核战略平衡后,石油正成为俄罗斯维护大国地位的“战略武器”。即使是近年来俄罗斯经济步入低增长期,能源依然是支撑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而今年爆发且不断升级的乌克兰危机更促使俄罗斯向东加强能源合作。俄罗斯在203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中,就将亚太地区在俄罗斯石油油品出口总量中的比例从2010年的12%提高到23%,天然气的比例从6%提高到31%。
而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一直备受关注。国际上多种版本的新丝路或现代丝路构想都把目光聚焦在此。其中,美国新丝路计划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与中俄两国展开地缘政治争夺的态势明显。美国计划拉拢日本,旨在以阿富汗为枢纽,将南亚、中亚与西亚连接起来,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并希望将影响力留在中亚腹地。但伊朗、阿富汗地区的政治与军事干扰使计划推行受阻。
日本也提出过丝绸外交,初衷是维护能源来源多元化,即由日本政府提供开发援助,帮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完善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日本自身实力衰退,地缘条件不佳、宗教文化差异明显等因素成为其丝绸外交计划的实施的障碍。
此外,伊朗、印度及俄罗斯曾于2000年9月提议建设“南北走廊”,计划修建一条从南亚途经中亚、高加索、俄罗斯到达欧洲的货运通道,降低货运成本。但印巴之间战略分歧及伊朗政局的不稳定性都给“南北走廊”的建设增添阻力。
显然,过去能源丝绸之路汇集了大国在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油气资源的利益竞争,矛盾交织,目的只有一个——获得这里的能源。这场竞争既是有关国家经济利益之争,也是控制与反控制之争。从石油运输管道建设背后的博弈就可以看出在美国、俄罗斯、土耳其和里海、中亚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之争的激烈程度,这种利益的联合可能形成一个地区的经济合作体,也可能成为地区不稳定的因素。而现在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战略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实现全方位联合协作。
为务实推进能源丝绸之路建设,确保中国能源安全,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以俄罗斯为核心,连接中亚,引领能源丝绸之路建设。中国应充分利用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首脑和总理的会晤机制、各委员会会议机制,协调解决开发合作中的各种难点问题。在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设立政府常驻商务办事处,成为国内企业的立足点和联络点。中国应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政府相互协商,共同制定能源合作长期战略,加强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投资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跟踪监测。
第二,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基础,推动成员之间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中国可以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积极筹建组织框架内的能源俱乐部,打造新的“亚洲能源战略”,平衡各国能源利益。以经济能源合作为契机,使上合组织在俄罗斯及中亚经济社会事务中起到主导作用,最终实现维护我国在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能源和经济利益目标。
第三,积极参与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开发合作,实现合作形式的多样化。中国要积极参与中俄及中亚地区的油气合作、油田的勘探开发,并将在俄罗斯及中亚各国能源深加工领域的投资作为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加强与中亚、南亚等相关国家和地区性组织的反恐合作。新疆与八国接壤,是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国连接里海—波斯湾—俄罗斯西伯利亚全球性能源区的战略枢纽,是我国能源资源陆上安全通道的咽喉。总而言之,新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西部战略屏障和反恐前沿。利用上合组织平台加大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反恐力度,可维护新疆稳定,为丝绸之路建设增加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