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与节能减排”研讨会日前在深圳举办,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代表就深圳试行碳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意见,并为进一步完善碳交易规则建言献策。
日前,深圳九三学社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从深圳635家首批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中选择部分控排企业进行调研,并推出了《深圳市“控排企业”与“碳交易”试点情况调研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企业中存在碳强度指标核定欠公平的问题,相同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碳强度指标相差数倍之多。
“形象地说,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就像‘粮票’分配。由于深圳采用的是‘碳强度指标×工业增加值’来确定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额度,因此,由于碳强度核定方式的不同,干一样的活、做同样产品的企业,按照碳交易原则,可能会出现一些企业不仅‘吃得饱’,还可以将‘富余’的额度出售获利,另一些企业可能会出现‘吃不饱’,面临碳排放额度超排,不得不自掏腰包花上百万购买配额的情况。”九三学社的刘波博士说。
“所以,有关部门在设计碳交易‘游戏规则’时,也许不能马上对各个行业的情况进行清晰透彻地了解,但却需要在推行中不断地对碳交易的‘游戏规则’进行细化和完善,让碳强度指标的确定和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并要妥善处理好碳交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刘波表示。
报告建议,应对争议较大的行业进行特别分析,进一步细化相关企业的能耗产生主要原因,确定行业的碳强度先进值,并分别比对有争议企业与先进值的差异幅度,确定偏差比例。此外,如无法改变现有碳强度指标,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偏差比例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