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煤中取水:我国迎来褐煤发电技术革命

2014-09-26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汇流河发电厂内,最近新安装了一套高约30米的褐煤取水高效发电试验装置。当它启动运行后,蕴藏在褐煤中的清水汩汩流出。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汇流河发电厂内,最近新安装了一套高约30米的褐煤取水高效发电试验装置。当它启动运行后,蕴藏在褐煤中的清水汩汩流出。

 


 图为煤中取水高效褐煤发电技术示范装置。(孙超摄)

   这项技术叫煤中取水高效褐煤发电技术,是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和上海机易电站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研究设计的成果。整个工程耗费3年多,实现了世界褐煤发电领域内的革命性突破,改写了褐煤发电的历史。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和原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经武在观看从煤中取出的水。(孙超摄)

   我国褐煤保有储量巨大,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褐煤约占全国褐煤保有储量的四分之三,而燃用褐煤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火力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到5%。在我国电煤供应日益紧张,电煤价格增长迅速的背景下,褐煤因其供应量充足、价格低廉将被广泛应用。

   但褐煤煤化程度低,在我国目前已探明的2000亿吨以上褐煤储量中,蕴含水量高达700亿吨,相当于两个三峡水库。如果在发电时直接燃用,不仅热效率低,还会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因此,褐煤一直是煤炭世界中的“低等公民”。



 图为东北电力设计院院长王勇人。(孙超摄)

   “通过在传统褐煤发电厂安装褐煤风扇磨中储式制粉系统及水回收系统,不仅成功实现了煤中水分的回收利用,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还显著提高了褐煤的燃烧效率。”东北电力设计院发电分公司热机室主任裴育峰说。

   从“鸡肋”煤炭到浑身是宝的优质资源,“煤中取水”技术引领了一场技术革命。裴育峰介绍,以我国发电站最多使用的600兆瓦机组为标准,“煤中取水”技术可实现“零补水”,并能够系统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特别适合“富煤缺水”地区。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在评审会上发言。(孙超摄)

   东北电力设计院院长王勇人算了一笔账:600兆瓦机组的发电站安装“煤中取水”设备要增加投资2000万左右,但由于燃煤效率提高、回收煤中水资源、大幅度降低电厂外部补水量,发电站在两年左右即可回收成本。

   “根据计算,600兆瓦机组应用技术后,每年可回收煤中水超过80万立方米以上,每年节约标准煤约6万6千吨。”裴育峰说。

   一些无形效益也在形成。王勇人说,锡盟电源基地是一个正在规划筹建的新项目,总装机容量可达1784万千瓦。若全部采用“煤中取水”技术,每年自褐煤中可提取1222万吨水用于电厂补水,电厂仅需补充地表水329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各1001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328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301吨,节约原煤212万吨以上。 

   节约地下水资源,使电厂布局摆脱依赖大型河流、水库及城市的困局,改善电网结构和电力布局……电厂用水的自给自足,从经济、生态环保、电力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带来显著效益。

 

 图为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设计大师孙锐。(孙超摄)

   在德国,火力发电中有80%都是用褐煤发电,其褐煤干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000兆瓦机组的供电煤耗可达292克/千瓦时。而采用“煤中取水”技术,同等机组供电煤耗量可达到285克/千瓦时。

   “‘煤中取水’技术是目前在国际上破解褐煤高效利用技术难题最好的方案。”我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说。

   在煤电基地高度节水技术应用推进会上,来自多个省市的电力相关企业、院校专家在现场观摩煤中取水试验装置后,对这项技术表达出浓厚兴趣。

   “高效褐煤发电系统不仅适用于内蒙和东北地区,也适合云南,甚至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和土耳其、希腊、塞尔维亚等东欧地区的高水分褐煤。”王勇人说。

   据了解,全世界的褐煤地质储量为4万亿吨,占全世界煤炭储量的40%。“煤中取水”技术也为我国的电力设计企业走出国门,抢占国际褐煤发电市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革命 技术 发电 迎来 我国
0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