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神木市含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总储量500多亿吨,且埋藏浅、易开采。
神木因煤而名、因煤而兴。20多年来,特别是神府煤田开发建设以来,神木经历了由原煤直接取暖的煤炭经济时代,到热解干馏热加工、“煤头化尾”全产业链现代煤化工时代的嬗变,构建起现代能源化工经济体系。
近年来,按照国家能源产业布局,依托国家政策支持,神木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致力打造世界高端能化基地。
因地制宜 跨越发展
从1998年起,在发展和探索煤基能源化工创新路线的进程中,神木大力实施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
经过20年跨越式发展,建成全国2亿吨级产煤大县、全国最大的2000万吨级兰炭生产基地,西部最大的百万吨级聚氯乙烯单体装置、700万千瓦火电、200万吨级电石、700万重量箱玻璃生产供应基地。神木兰炭由土法散烧升级到大型炭化炉装置生产,由草根产业到列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建了神木洁净煤品牌,形成传统煤化工生产基地。
“十二五”以来,该市围绕煤炭做转化,围绕转化上规模,围绕规模深加工,建成全国知名的基础化工供应基地。
自“十三五”起,神木市积极探索新时代能源发展路径,加快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通过技术升级、产品升级、链群升级,实现传统煤化工向现代高载能产业延伸、基础煤化工向高端能化产业集群延伸、煤化工气化路线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形成以清洁能源、特色化学品、合成材料为核心的能—化—材一体化产业布局,打造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和高端产品制造基地,构建具有神木特色的现代能源化工产业体系。
筑巢引凤 产城融合
在国家及省市的支持下,神木市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要素保障等方面支持能化产业高端发展。
该市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千方百计引进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技术和产品,带动本地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发展。
成立于2003年的神木市锦界工业园区,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园区引进项目110个,建成投产74个,总投资达1490亿元,完成投资725亿元。经过15年发展,形成具有4个鲜明特色的示范工业园区。
一是循环经济成为园区发展的主引擎。园区初步建成包括煤炭向电力转化,产生粉煤灰、石膏等工业废渣向水泥、蒸压砖等新型环保建材转化等5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最终实现煤炭资源“吃干榨尽”,达到增产不增耗、增效不增污的效果,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二是混合所有制成为园区发展的加速器。国企民企优势互补,抱团合作,做大做强。区内共有10个项目由民营企业与神华、陕煤、延长石油等国有企业合作,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北元模式”已经成为陕西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典型。
三是自主创新成为转型升级的源动力。园区通过鼓励、引导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所对外合作,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功申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不断增多,园区现有省级研发中心3个,申请专利23项。
四是产城一体化促进镇园和谐发展。园区产业发展吸收了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人员2万多人,带动周边乡镇的农牧业发展,形成镇园相依、产业互补、统一规划、高度融合、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2018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3亿元,增长7.9%;上缴税收45.9亿元,增长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5亿元,增长80.7%。
助推转化 延伸链条
神木市国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优势及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项目产业升级,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公司副总经理赵新明介绍,公司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广泛用于溶剂、医药、化妆品、农药、纤维、工程塑料及电动汽车、防弹衣服、航天等领域。
陕西神木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郭子荣介绍,公司于2003年6月成立,总投资35亿元,主要经营甲醇、液氧、液氮、硫磺的生产、销售及投资开发和煤炭的销售。公司自投产运营以来,在国内业界取得4项“第一”:国内首套煤制甲醇装置,建造工期最短,一次开车成功,开车后达产达效。企业不仅解决了地方群众的转移就业问题,而且向各地输出了大量煤化工高级人才。
该公司党委副书记邢艳萍表示,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今年,公司在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环保事件的前提下,计划生产精甲醇63万—65万吨,将每吨生产成本控制在1205元—1170元区间,力争实现利润2亿—2.2亿元,为国家能源建设再立新功。